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8 09:29:30
来源:文山州依法治州办

文山州:法治之光照边疆 “好在文山”谱新篇

字体: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这片集边疆、民族、山区于一体的土地上,法治如同涓涓细流浸润人心,从村寨的矛盾化解到产业园区的安心发展,从校园里的法治课堂到河道旁的保护条例,法治建设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扎根生长,让“边稳民安、业兴人和”的“好在”图景愈发鲜活。

  法治破顽疾 民生底色更鲜亮

  盘龙河畔,“保护母亲河”的法治宣传牌与全国文明城市风貌相得益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后,环保执法人员每月至少开展三次巡查,对排污“零容忍”,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

  “攥着新房钥匙的那一刻,终于踏实了!”市民李先生的感慨背后,是2018年因楼盘烂尾带来的生活窘迫。2021年以来,文山州以法治为利刃,精准破解民生痛点:以法治督察破解“烂尾之困”,在解决房地产遗留问题中发挥法治督察作用,为30万人解决了房、证、水、电等问题。

  此外,文山州创新会议述法形式,倒逼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2021年以来,州县(市)两级召开会议述法64场。

  “十四五”期间,文山州以科学立法筑牢“良法”根基,立改废地方性法规10件。从“关键少数”入手,重点抓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法治建设综合满意率达98.16%。

  法治强引擎 发展动能更充沛

  “以前跨境做生意怕纠纷缠身,现在有法律服务站‘撑腰’,生意越做越安心!”在天保口岸,商人阮女士说。文山州立足“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需求,在天保口岸建设文山州口岸经济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口岸经济发展排除经营之困、法律之难。“云南砚山产业园区里的法律服务站,可以随时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法治服务。”云南江南宏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俞国洪说。文山州在5个产业园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定期开展“法治体检”,严格执行“扫码入企”要求,“纪法联动”纠执法乱象,为企业经营“助威”。

  “十四五”期间,文山州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创新行政执法“十九率”评估机制,推动行政应诉败诉率降至5.86%,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法治督察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市县法治建设典型案例。

  法治润基层 边疆治理更有力

  文山州创新“千名干警挂万班”机制,截至今年11月中旬,3591名政法干警担任9740个班级“法治班主任”,2358所学校实现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文山州打造“五级书记抓普法”格局,截至目前,选聘1.5万余名“法律明白人”覆盖所有村社,5614名“三官一师”下沉基层,组建多民族“双语普法志愿队”,把法律条文译成“家常话”。

  “十四五”期间,文山州注重对青少年、基层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让法治信仰在边疆落地生根。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历史节点,文山州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制度创新,凝聚各方合力,持续强化“关键少数”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让执法更规范、服务更精准、普法更入心,让“好在文山”的幸福图景在法治护航下愈发鲜活,让法治之花常开常艳。(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