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5 15:43:22
来源:新华网

狗咬了鸡…… 这个边境派出所怎么啥都管?

字体:

  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镇白岩村委会主任穆文申看来,当地民警就像自家人,“一有困难,马上就到,有时候吃饭村里都要叫着他们一起。”

  临沧市地处中缅边境,其下辖的南伞是多民族聚居区,治安形势复杂、边境维稳任务繁重,众多“小事”都会关系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

  穆文申回忆,曾经有两个民族家庭因“狗咬死鸡”引发纠纷,且互不相让。临沧边境管理支队南伞边境派出所民警通过走访了解发现,此事件只是导火索,如果简单对两家进行说教,不仅无法解决矛盾,反而可能影响辖区和谐稳定。民族工作无小事,为了避免矛盾纠纷升级,经过分析研判,民警及时启动联动调解机制,邀请司法、市场监管、乡贤联合调解,最终化解矛盾纠纷。

民警帮助老人办理身份证(资料图)。新华网发(临沧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这些只是派出所民警处理各类“小事”的缩影,为了筑牢平安防线,派出所推出“石榴籽调解室”“老兵调解室”等边境特色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整合律师、网格员、少数民族代表等力量,推动“情、理、法”融合调解,把“争吵不动手”“过节不聚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用群众自治手段约束不良风气。

  在镇康县赐福彝寨,南伞边境派出所设立“云端执勤点”,针对辖区山高路远、群众往来不便的难题,创新推出“云端警务”。今年3月,一场特殊的调解在“云端”进行:当事人一方在山东菏泽,一方在云南南伞。通过视频连线,民警在线调解,成功让欠款方承诺分期支付10万余元欠款。

  在南伞镇,两个村寨曾为水源争端纠缠15年。立足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南伞边境派出所打造“老兵调解室”,吸纳傣、苗、佤、德昂等民族调解资源,运用“倾听—共情—解法”三步法,最终成功解开了这个长达十五年的“死结”。如今,“老兵调解室”已成为融合民族智慧、化解基层矛盾的典范,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

民警向学生展示装备(资料图)。新华网发(临沧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做好纠纷化解的同时,民警深入社区、村寨、田间地头,开展“法律夜市”“田间普法”等特色活动。南伞镇康宁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一江说,曾经社区建设项目比较多,老百姓自发形成了“地摊夜市”,但也由此产生不少纠纷。得知情况后,民警把巡逻模式改为在地摊周边定点值守和动态巡逻,通过每天17点到23点的巡逻后,现在纠纷少了,群众也安心。

民警巡逻(资料图)。新华网发(临沧边境管理支队供图)

  如今,派出所组建“警民联盟”“红袖标义警队”等群防群治机制,推动形成“村村有堡垒、寨寨有哨所”的治理新格局。

  2023年,南伞边境派出所历经12个昼夜的艰苦侦查,在边境一线成功破获一起特大毒品案,缴获冰毒79.94公斤,并延伸至省内外多地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彻底斩断了一条跨境贩毒链条。建所以来,南伞边境派出所累计缴毒331.7公斤。

  从化解矛盾的调解室,到打击犯罪的第一线,南伞边境派出所用一个个创新机制和一件件为民小事,将平安送到千家万户。2024年,南伞边境派出所荣立集体一等功。(完)(新华网 范芳钰)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