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7/23 09:54:00
来源:新华社

以歌为媒:“汉语桥”夏令营活动见证中德友谊

字体:

  新华社昆明7月22日电 题:以歌为媒:“汉语桥”夏令营活动见证中德友谊

  新华社记者赵彩琳、荆昭延

  炽热的火焰映照着人们兴奋的脸庞,欢快的旋律在夜空中回响。在日前举行的云南楚雄彝族火把节活动现场,由80名德国师生组成的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在彝族青年的引导下,与当地群众手拉手围着跳跃的篝火,纵情放歌《七月火把节》。

  “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不同的国籍,共同的节拍,这一刻,音乐与舞蹈成为最生动的交流。

  今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这场由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汉语桥”2025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唱歌学中文”夏令营,于7月15日至28日在昆明、楚雄、北京三地举办。

  云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段丽波介绍,本次夏令营分为云南非遗美食、少数民族风情深度体验、城市探访和音乐学习四大板块。学员们将在10余天的活动中系统学习60余首中文歌曲,为10月4日将在德国埃森音乐厅举办的中欧建交50周年青少年合唱音乐会暨访华汇报演出做准备。

  歌声正是这支合唱团的语言学习密码。成立于2014年的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初衷是帮助热爱音乐的德国学生通过歌唱学习中文,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已在德国生活了24年的合唱团团长张云刚说:“团里年龄最大的学员26岁,虽然已经毕业,但依然每周坚持来合唱团排练。现在还多了许多‘10后’学员,他们对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有浓厚的兴趣。”

  为了这次中国之行,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做足了功课。“我们选取的中文歌,都是经过精心改编的。每首中文歌先用德文翻译一遍,讲解歌词背后的背景,既唱德文版也唱中文版。”张云刚说,合唱团师生在云南体验期间,可以学习到《七月火把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多首云南特色民歌。

  合唱团教师马兰坦言,这次来的部分学生不太会说中文。“最初我很担心他们无法适应,但音乐的魔力很快显现,随着一节节中文音乐课的开展,他们都愿意开口多说中文了,进步很大。”

  歌声不仅打开了语言之门,更激发了探索的渴望。学员莱娜受合唱团启发,想来中国看看,“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好奇,还有祖母的心愿”。原来,早在20世纪50年代,莱娜的祖母作为一名歌剧演员,曾来过中国,对这里念念不忘。“祖母已经92岁了,当她知道我也因为音乐来到中国时,她特别高兴,特别期待我回去给她讲讲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莱娜激动地说。

  在德国,张云刚不遗余力地推介家乡云南。“在德国,每周六排练时,我都会给学员们讲解所唱中文歌的文化背景,大家都很感兴趣。”他说,在滇期间,合唱团师生们通过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和西南联大旧址、学习云南扎染、参加火把节等活动沉浸式体验云南的风土人情。

  “火把节令人震撼!”学员奥斯卡兴奋地分享,“我和陌生的中国朋友手拉手,围着篝火,一起载歌载舞。我想多年以后,我仍会记得这个盛大的节日,还有热情似火的中国朋友。”

  火把节活动结束后,4名学员迫不及待地请“老云南”张云刚推荐本地美食。在楚雄街头的烧烤摊前,学员吕克和同伴品尝了当地特色美食——炸蚂蚱。“又兴奋又害怕。”尝试后,吕克笑着说,“很新奇的一次体验,虫子味道非常美味。”

  接下来的行程里,合唱团将继续一路唱歌学中文,一路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张云刚说:“‘汉语桥’唱歌学中文夏令营对学员们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