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7月22日电(记者陈欣波)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因地制宜确立茶叶加工为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面对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的电力需求,南方电网云南普洱江城供电局根据“绿色低碳型”电网建设方针,开展了“三步走”的推进方式。
首先是构建政企协同机制。普洱江城供电局每季度定期下乡走访,梳理出了“炒茶机电压不稳”“杀青工序用电高峰冲突”等多项具体诉求。通过动态调整配网负荷分布,争取到农网改造专项资金145万元,重点解决了15户茶农的“柴改电”难题,将茶叶烘焙能耗降低40%,烟气排放量减少75%。同步推进边境村农网升级工程,投入资金657.45万元,有效支撑起整董镇周边生态茶园的全电气化加工。
其次是强化电力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在2024年年初完成的配网诊断行动中,普洱江城供电局技术人员系统排查出设备老化、线路过载等81项隐患。针对边境村寨的特殊地理环境,该局还专项编制了“茶季供电保障方案”,在重点村寨部署智能断路器、故障指示器。
再次是创新升级供电服务模式。比如,当地村民在晚间发现揉捻机突然断电时,通过“南网在线”APP提交报修后,抢修人员15分钟内抵达现场恢复供电,保障了当季春茶的最佳加工时机。在电力赋能下,江城县整董镇曼景村民小组茶叶合作社还引进了全自动生产线,日加工鲜叶量大幅提升,有力带动户均年收入增长。
图为普洱江城供电局技术人员深入江城县整董镇检查电力设施运行情况(资料图)。普洱市供电局供图
通过持续不断的电网赋能,如今的整董镇城子三寨,传统火塘、傣族织锦、现代电磁炉、智能温控电炉和太阳能路灯等传统生产生活器具与现代电能设备共用共存。现在,穿行于村寨之间,保存完好的杆栏式传统建筑鳞次栉比,粗壮的木桩支起悬空竹楼,茅草覆盖的歇山式屋顶勾勒出流畅的弧线,与村头的百年菩提古树相互守望。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的交融交汇,让这里成为各方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建设的不仅是电力网架,更是边疆各族群众心连心的团结之网,是传统村落走向现代化的振兴之网。”普洱江城供电局整董供电所所长李志强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