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7月18日电(记者岳冉冉、易嘉欣)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是广受欢迎的特色美食。当前正值“食菌季”,为有效防范误食有毒野生菌风险,云南省坚持“内容是根本、表达是关键、渠道是突破口”,开展健康科普辟谣系列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针对野生菌中毒高发问题,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省健康宣教中心”)设计图文并茂的海报和折页,清晰展示常见毒菌形态特征及中毒症状。通过覆盖菜市场、村委会、卫生院等公共场所及入户发放,确保科普知识触手可及,为群众提供身边的“安全指南”。
图为昆明市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售卖的野生菌。(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聚焦信息传播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当地充分利用应急广播体系,高频次循环播报野生菌食用安全警示。强调“不采、不买、不卖、不认识不熟悉不吃”,并提醒群众出现不适症状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催吐、立即送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实现精准覆盖,科普效果显著。
为提升科普传播力与影响力,省健康宣教中心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融合动画演示与实景拍摄。视频有力破除“颜色辨毒”“生虫无毒”“大蒜验毒”等常见认知误区。各类科普视频在网络平台及全省各级电视台播放,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多群体的立体化传播网络。
图为商户在昆明市一处野生菌交易市场展示待售的野生菌。新华社发(梁志强 摄)
此外,省健康宣教中心依托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及时澄清谬误、发布权威信息的同时,着力提升公众谣言辨别能力。平台引导公众关注信息来源权威性、警惕内容表述的绝对化与煽动性、核查专家观点和研究依据,并推荐通过咨询村医、卫生院或拨打12320卫生热线进行核实。积极倡导“拿不准,先别转,多核实”的理性态度,从源头上遏制谣言扩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