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丽江市坚持以法治方式守护文化根脉、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服务温度,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丽江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
立法从“小”切入 以良法守护大美丽江
走在丽江街头,青瓦白墙、飞檐叠影与远处玉龙雪山相映成趣。这份和谐,离不开《丽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丽江市中心城区建筑风貌管控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准发力。作为一部典型的“小切口”立法,《决定》聚焦建筑形态、立面色彩、屋顶形式等细节,推动中心城区新建项目合规率达100%,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五年来,丽江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文化遗产传承等地方特色和现实需求,先后制定7部务实管用的地方性法规,参与完成泸沽湖保护跨省协同立法,推动法治成为守护绿水青山与民族文化的坚实屏障。
执法从“严”推进 以规范提升治理效能
2024年以来,丽江以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一队管”综合改革为抓手,在全市66个乡镇(街道)统一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流程,基层执法效能显著提升。2025年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两违四乱”集中整治,截至11月16日,发现问题线索148条,推动148项问题全面整改,为企业、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8.8万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告知承诺制,五年来,共计办理15万余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丽江坚持制度先行,全面构建“五机制、两指引、一规范”执法体系,五年来,共培训执法人员2万余人次,评查行政执法案卷3.1万卷,推动涉企检查更加规范、高效,执法公信力持续增强。
普法从“实”着力 以服务温暖群众生活
在“棒棒会”活动现场,“红石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双语普法队员用纳西语讲解《民法典》,让法治之声融入生活烟火;在旅游纠纷调解室里,“应急调解+商户共治”模式快速化解涉旅纠纷,成为游客安心游丽江的“法治名片”。五年来,丽江构建起“四站一馆一中心”特色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造法律主题图书馆,建立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推动法律服务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法治宣传同样深入人心。五年来,丽江以专群结合为核心培育普法力量,联动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参与,建成5支县级特色普法队、组建66支“一乡一队”,涌现出双语普法能手、搭建起特色调解室,探索出民族地区普法强基路径,打造了一批群众身边“带不走”的普法队伍。“八五”普法期间,丽江市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3万余场,建成覆盖县乡村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根基从“实”筑牢 以善治增进社会和谐
五年来,丽江将法治建设融入基层治理末梢,构建起“党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治理新模式。全市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行全覆盖,动态调整乡镇(街道)赋权事项475项,推动执法权限下沉,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功创建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形成可复制的基层法治实践样本。
五年来,丽江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持续完善,“一站式”调解平台高效运转,累计调解纠纷5万余件,成功率达98.88%。法律援助网络覆盖城乡,累计办理法律援助3500余件,公证服务19334件。
未来,丽江将继续以法治之笔,绘发展新卷,让法治成为城市治理的亮丽底色,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丽江篇章筑牢坚实保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