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云南省腾冲市北海镇叫鸡山林地里,工人们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精心管护着藏在土壤下的“绿色宝藏”——“翡翠天麻”。这片焕发勃勃生机的林地,正是北海镇立足丰富林地资源,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大力发展林下天麻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的生动缩影。

农户和技术人员学习林下天麻种植要领(11月12日摄)。
盘活绿色家底,选准生态产业突破口
北海镇林地资源丰富,如何将这片“绿色家底”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活水”,让生态效益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面对这一课题,北海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评估,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林下中药材产业,特别是天麻种植。

北海镇叫鸡山林下天麻种植基地(11月12日摄)。
2022年,腾冲市成功引进了专注于林下中药材产业的云南润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垚公司”),为北海镇乃至腾冲市的天麻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力量。
科技赋能标准先行,铸就天麻品质内核
在品种选育上,2022年润垚公司对四个乌天麻品种进行试验,最终发现“绿杆乌天麻”更适应腾冲环境,其个头大、圆润饱满、口感细腻沙糯且回甘,支链淀粉、天麻素含量及巴利森苷比例均优于其他品种。结合腾冲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经云南农业大学杨生超教授团队,腾冲市委、市政府及润垚公司共同研讨,将其命名为“腾冲翡翠天麻”,并于2023年成功认定“翡翠1号”“翡翠2号”两个优良品种。
在种业培育方面,润垚公司总经理冷启波介绍:“我们现在的良种繁育基地近3000亩,种子能够供给腾冲各个乡镇的种植大户,可种植3万亩左右。”由公司提供的菌种,种植出的商品麻100克以上无破损的,以及一代天麻种子8克以上无破损、无霉变的,公司以40元/公斤的价格保底回收,保障群众收益。
同时,润垚公司通过“林间课堂”、手把手培训等方式,将标准化种植技术传授给基地工人和参与种植的农户,确保达到预期的品质和产量。据技术负责人介绍,公司不仅组建了专业团队常驻基地,实行从林地选择到采收的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还正在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起草腾冲天麻系列地方标准,确保产品品质从源头得到保障。
创新机制联农带农,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北海镇与润垚公司创新机制,构建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模式,有效激发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对于种植户而言,公司的保底回收政策犹如一颗“定心丸”。北海镇双海村种植户邵维炳表示,自己种植天麻的种子都是在润垚公司买的,今年种了130多亩,预计收入在70万元左右。“今年的天麻长势好,按照现在的行情,能卖到30多万元。”北海镇打苴村种植户番能照说。

采收的成熟天麻(11月12日摄)。
除了种植户,本地务工群众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花园村务工村民张成学说:“我从去年开始在基地打工,收入可观,今年还提升了,生活各方面都相当好。”
目前,项目已稳定吸纳本地劳动力50余人长期就业,培育示范户15户,户均年增收预计可达5万元。林下天麻产业正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产业链条持续延伸
在各方努力下,北海镇的林下天麻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润垚公司已完成林下天麻示范种植3600亩,良种繁育近3000亩,带动合作社及农户种植达20000余亩,北海镇已成为腾冲市最大规模天麻种植样板基地。润垚公司未来将向初加工、深加工、药膳包等方向延伸,不断提升天麻的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

开展天麻种子管理工作(11月12日摄)。
据北海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卢元才介绍,北海镇将依托林地资源,抢抓政策机遇,扎实服务好企业,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天麻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强化技术培训,加强政策宣传,有效衔接企业与合作社、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让天麻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完)(杨治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