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乡镇客货邮融合站点实现全覆盖——
班车捎快递 农货进城来

石屏县快递分拣中心。
“以前取个快递要专门跑到县城里,各快递公司服务点又分散,一趟下来至少要1个多小时。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取件,10分钟就拿完了。”在石屏县罗色湾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村民杨荣华捧着刚收到的网购农资,难掩喜悦。
这一变化始于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全面推进。作为云南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创建县,石屏县整合交通、邮政、快递等资源,推动“客货邮”深度融合,曾经“山高路远、客货难通”的困局正被逐步破解。
石屏县快递分拣中心依托汽车客运站场站建成,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配置有自动化分拣设备以及104个分拣格口,每小时可处理快递8000件。中通、圆通、申通、极兔、韵达5家快递企业同步进驻,实行统仓共配,日均进港量约3.9万件、出港量约1.07万件。
“快递集中分拣后,通过农村客货邮运输体系高效配送至各乡镇村服务站,实现了分拣快、运输快、进村快。”石屏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岳鸿斌介绍,据测算,“交邮快”合作模式全年为客运公司增收30余万元,客运司机增收20余万元,快递企业降本76万余元。
放眼全省,以巩固和拓展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的成效为着力点,云南将客货邮融合作为破解农村物流瓶颈的关键举措,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和消费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
保山市腾冲市“客运邮路”、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货邮同网”、昭通市大关县“交快合作+商业赋能”等模式被交通运输部推广,成为全国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的“样板间”。大理白族自治州通过整合农村客运和邮政资源,成功打造“农村物流+旅游服务”模式,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还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外销渠道,带动了农民增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依托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农村电商物流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网上购物和销售农产品,进一步激活农村经济。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先后出台《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村快递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工信、财政、农业农村等8部门协同发力,按照“一县一策、整县推进”思路,推动交通、物流、电商、邮政资源在县、乡、村三级深度融合。
各地积极推动场站共享,将客运站、乡镇服务站、村委会、商超等升级为客货邮综合服务站,提供客运购票、快递收发、农资销售、税费代缴等一站式服务,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服务中心”。依托农村客运班线定时、定点、定线优势,委托运输企业代运代投快递,在全省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583条,投入代运车辆2800余辆,实现公交载客又带货。在产业融合方面,结合茶叶、花卉、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客货邮+高原特色农业”“客货邮+乡村旅游”产业链。曲靖市会泽县的盐水石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茶叶等,通过“公交带货+快递直达”走向全国,物流成本直降30%。
截至目前,全省共综合利用县级汽车客运站建成客货邮共配处理中心80个,覆盖率62.02%;乡镇客货邮融合站点3791个,覆盖率100%;全省共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10206个,县到村派件时间从2至4天压缩至1天内,派件、寄件成本分别下降20%、50%。客货邮融合不仅畅通了城乡物流,更激活了乡村发展动能。2024年,全省农村物流成本降低1.2亿元,群众运输费用节约7200万元。楚雄州农村客车日均带货4.2万件,带动客运量增长34.8%。(记者 李承韩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