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02 09:23:52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着力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和土地对话 与文化共鸣

字体:

  日前,在云南省2025年主题影视作品系列采风活动中,全国影视创作者走进河口边境街巷与元阳云海梯田,循着“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轨迹捕捉灵感,挖掘鲜活的创作素材,为云南艺术旅居生态注入新活力。活动结束后,网络作家、编剧孙泽田道出了众多艺术家对云南的共同感受:“云南不只有自然美景,更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融合的深层魅力,能让创作者灵感迸发。”

  近年来,云南以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为抓手,在自然优势、丰富文化、政策利好的叠加带动下,搭建起全国艺术家的“创作港湾”。

  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厚重画布,西双版纳傣族园的热带植物与傣族风情,为摄影、绘画提供不竭素材;罗平县相石阶的喀斯特地貌与油菜花田,成了写生热门地;文化是美妙灵感的多元来源,作为25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云南堪称“民族文化博物馆”,楚雄彝绣的斑斓纹样、普洱茶马古道的千年商脉、元阳八声部原生态合唱,让艺术家总能找到独一无二的主题;政策让艺术家“引得进、留得住、创得好”,去年云南省多部门联合推动“文化基地+创意园区+人才高地”模式,弥勒东风韵小镇、建水紫陶园区先后入选试点或培育单位,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项目评估、版权登记等服务,配套食宿优惠与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创作者解除后顾之忧。

  导演邱怀阳直言:“这里能让艺术家从‘看风景的人’变成‘风景的一部分’,沉浸式体验人情与知识,才是最珍贵的创作素材。”

  依托不同资源禀赋,云南打造的四类“第二居所”实践成果愈发鲜活:文旅融合型居所让自然与艺术“双向奔赴”,游客能在西双版纳傣族园里近距离见证艺术家创作,保山咖啡产业园的“种植场景+艺术装置”成打卡点,澄江寒武纪小镇以古生物化石IP吸引雕塑家驻足凝思;在社区共建型居所中,艺术融入“乡村日常”,艺术家们扎堆弥勒东风韵小镇开办葡萄艺术节、改造老房子,与居民共生共融;产业带动型居所让创意“结出经济果”,楚雄彝绣产业园中,艺术家设计纹样让传统绣品变年轻潮品,建水紫陶脱胎于本地元素,不断走向国际;研学赋能型居所则让艺术与教育共同生长,普洱澜沧茶马古村改造农宅开办民宿,设立农民画培训基地,昆明云隐西山艺术中心多次举办论坛培训,让艺术家“手把手”培育本土艺术人才。

  如今,“艺术家第二居所”已结出丰硕果实。2024年以来,建设单位累计开展活动1500余场次,吸引6000余人次艺术家入驻、170余万人次参与,创作出了《歌声唱响彩云南》等文艺精品。大理凤阳邑因《去有风的地方》出圈,建水紫陶、楚雄彝绣亮相上海、米兰。艺术家驻地带动食宿消费,周边居民靠民宿、文创增收。各基地与高校合作,储备近千名文艺人才,形成“创作一地、带动一方”的良性循环。

  “要想感受云南,唯有走进云南。”孙泽田的话,既是赞美也是邀请。“艺术家第二居所”不再只是传统的旅居地点,也是艺术家与土地对话、与文化共鸣的“创作共同体”。未来,随着服务完善与特色基地崛起,云南必将以自然之美、文化之韵、服务之暖,让艺术之花在云岭大地绽放更绚丽的光彩。(记者 孙于婷 杨子双)

【纠错】 【责任编辑: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