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循着花香来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一朵朵红蓝相间的藏红花盛开在农户的花房里,这些小小花朵每年带动塔城镇400多户农户增收,年增收超千万元。

盛开的藏红花(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据了解,藏红花属于亚热带植物,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耐寒、耐半阴,塔城镇阳光充足、气候适宜,为藏红花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每年5月,农户将藏红花种球从地里挖出,转入育花房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育花”,育花房内湿度基本保持在70%到80%,温度适宜。花朵开放后,农户当天采收、当天烘干并保存,便于销售,11月中旬再将花球移栽回土地进行“育种”,直至来年新的球茎长出来。目前,塔城镇藏红花种植面积在120亩左右,每亩可产出成品花丝约700克。

育花房里整理摆放的藏红花(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塔城镇种植藏红花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11年,当时其宗村村民和寿祥先行试种,试种成功后,和寿祥于2013年注册了迪庆香格里拉金坷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始扩大规模,经过十几年发展,公司目前已有5个种植点,并重点攻关种质退化防治、病虫害防控、球茎复壮及增产等关键技术,取得初步成效。

农户正在采收藏红花(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在带动老百姓增收方面,变化还是挺大的。十年前我们村庄路都不通,自从藏红花产业落户这里,政府很支持,最多的时候我们带动了100多户农户种植。”和寿祥说,藏红花种球作为固定资产投入具有保值性,关键在于养育和种植过程中的细心管理。目前,塔城镇藏红花种植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以合作社为桥梁高效对接公司与农户,对管理精细、种植成效好的农户,公司会将下一年度的种球供应量增加30%至40%,以此激励农户提升种植质量,坚持有机种植模式,保障种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新鲜采摘的藏红花(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我们家种植藏红花有七年了,村里一些家庭藏红花收入不错,我们也跟着申请种植。”其宗村种植户陈韬絮说,公司免费提供种球,并提供贯穿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专业技术指导。每亩藏红花至少帮助她家年增收1万元以上,她不用再出去打零工,家门口就能收获一笔可观的收入。

农户收集已经烘干的藏红花花丝(10月23日摄)。新华网发(刘云 摄)
依托藏红花产业化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塔城镇逐步探索“藏红花+稻谷轮作”的复合生态模式,结合稻田养鱼、养鸭技术实现绿色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农业研学+”旅游模式发展,同步提升生态与经济效益,激发乡村活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