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以下简称“海源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具有医学院校特色、融思政教育于日常、贴近学生实际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具体工作中,海源学院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年度重点任务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党政齐抓、部门协同、校院联动的工作机制,分阶段推进两校区7大学生社区建设,构建“校—院—班—宿舍—学生”五级管理网络,坚持校领导带班、三级24小时值班制度;推进数字赋能,完善“学工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报到、请假、奖助申请等业务“一网通办”。
同时,海源学院打破传统层级界限,在学生社区建立9个功能型党支部、27个功能型团支部,推动“党建进社区、组织进楼宇、党员进宿舍”;构建网格化党建体系,实施党员责任宿舍、领导干部一线联系学生等机制,设立党建思政园地、党员先锋岗,发挥组织覆盖与价值引领双重效能;通过组建社区党员先锋队、开展“示范宿舍评选”“我为社区办实事”等品牌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与学生获得感。
管理工作中,海源学院推动“三支队伍”下沉社区,构建“13236”一线工作机制,校领导带头担任社区栋长,中层干部任层长,辅导员、班主任担任网格长,形成“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实施辅导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驻社区,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思政工作坊;推动专任教师担任学业导师,常态化开展学业辅导与互动交流;畅通管理服务渠道,发挥学生骨干自我管理作用,构建“师生共同体”,实现管理、服务、教育深度融合。
此外,海源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建成“教师党建思政中心”“大学生双创与就业指导中心”“团学活动中心”“辅导员工作室”“医学发展馆”及“学生中心”六大核心平台,配套自习室、党团活动室、心灵驿站、书吧、爱心厨房等实体空间,社区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推出社区便民服务清单,实现“足不出舍”办理日常事务;设立“学生悄悄话邮箱”,构建“诉求—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机制;常态化开展“辅导员说”“社区文化节”“劳动教育月”等品牌活动,营造浸润式育人环境。
未来,海源学院将持续深化社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