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9月2日电(记者荆昭延)秋高气爽,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淳乐咖啡庄园,遥望群山绵绵,近闻流水潺潺,抿下一口琥珀色的咖啡,醇厚的滋味由舌尖弥漫至心头。“很云南嘎!”北京游客饶女士用一句刚学会的本地方言,概括唇齿间停留的咖啡香。
“时光仿佛变慢了下来,开在乡村里的咖啡馆,让忙里偷闲的都市人远离喧嚣,尽享山水风光。”杯盏中的咖啡,是饶女士自己研磨手冲的,沉浸式体验了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之旅。
在云南,一个个坐落于绿水青山的咖啡庄园、乡村咖啡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闻得到咖啡香,被人们亲切地唤作“村咖”;品一杯云南小粒咖啡,开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味蕾盛宴。
图为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淳乐咖啡庄园。新华社记者 荆昭延 摄
“村咖”是风景,更是“钱景”。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云南咖啡种植面积超120万亩,产量超14万吨,占全国总面积的98%以上;农业产值近50亿元,同比增长13%。
“咖农的劳作应该被看见。”返乡创业的普洱市青年李丹说,她通过自媒体帮助老乡卖咖啡,收益可观。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外地人,尤其年轻人,奔赴云南的广大乡村、扎根泥土,成为农创客、文创客、科创客,从事与咖啡相关的生产经营,乡村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
在北归咖啡庄园,咖啡师正在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 荆昭延 摄
“我们打造‘一户一业态’的经营模式,许多村民通过培训,从传统咖农转型为民宿管家、咖啡师、体验导师等新职业,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美丽星村有风咖谷运营负责人代晓燕说,项目不仅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还引进外来专业人员在村就业创业。“游客除了参与从咖啡种植、采摘、加工到品鉴的全链条过程,还可以在非遗场馆体验绝版木刻、去马场驰骋、去农场耕种作物……”代晓燕说。
在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小朋友在咖啡师的指导下,体验制作手冲咖啡。新华社记者 荆昭延 摄
在古朴和时尚的碰撞中,“咖啡+乡村旅游”“咖啡+影视”“咖啡+研学”等多元业态纷纷落驻乡村,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农产品销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村民增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助益。
中国咖啡看云南,小杯盏中装得下“大世界”。昆明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南出口咖啡和咖啡制品货值6.5亿元,同比增长8.4%,覆盖到荷兰、德国、越南等34个国家和地区。
用咖啡豆制作的咖啡饼干。新华社记者 荆昭延 摄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咖啡产业从有到优,构建起日益成熟的产业链体系,“咖啡+”融合业态,助力“村咖”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新生。
咖啡豆项链、咖啡纱线佤族织锦、咖啡薄脆饼干、咖啡牙膏……越来越多富有乡村特色的农产品擦亮了云南咖啡“金名片”,“村咖”产业的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