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麻栗坝水库在薄雾中苏醒。与水库相依的清平乡大草原上,牛羊点缀在翡翠般的草甸上,牧歌与水鸟的啼鸣交织成天籁。这方水域,是镶嵌在云岭大地上的璀璨诗行,被当地群众视若眼睛一样爱护、守护着。
麻栗坝水库美景(资料图)。
“十年九淹”成追忆
麻栗坝水库以灌溉、防洪为主要功能,同时兼顾发电、旅游、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
过去,每逢汛期洪水泛滥,南宛河流域农田常常被冲毁,种植的庄稼颗粒无收,田地里泥沙、木桩堆积,复垦十分困难。总库容1.07亿立方米的麻栗坝水库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库区流域“十年九淹”的局面,有效保护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水库也成为陇川县35万亩农田灌溉的重要水利保障。
“水库没有建好的时候,南宛河水位线低,取水十分困难。”城子镇巴达村村民马华说:“现在,我家14亩基本农田用水得到保障,取水用水再也不愁了。”
近年来,陇川县麻栗坝水库管理局积极向库区周边乡镇群众宣传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库区管理的政策法规,完成退耕还湿面积200余亩,有效改善了库岸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库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
如今,在库区周边村寨,群众主动参与到清扫垃圾、清理沟渠活动中,爱护水库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共识蔚然成风。
水质8年持续Ⅱ类
国家对以灌溉为主的水库水质要求是Ⅲ类,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德宏分局工作人员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水样检测,麻栗坝水库水质每年年终综合评价为Ⅱ类,已持续8年。
“水利部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定期检查水库,未监测到生态问题。”麻栗坝水库库区管理所所长杜朝用介绍,近年来,水库在重点区域增设5个800万像素智能高清摄像头,接入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并投入2台无人机定期巡库;每年投放20万尾鲢鳙鱼苗净化水质。水库水域面积11.7平方公里,环湖一周30公里,工作人员综合运用巡逻艇、汽车、无人机每周巡逻3次,实现了库区巡逻海陆空全覆盖、无死角。
近年来,库区沿线各乡镇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联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沿线乡镇、村寨的管理职责,形成水库管理局牵头,县、乡、村、组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在蚁害治理方面,库区采用诱杀方式,使用安全环保的卫生杀虫药物,清除白蚁主穴89穴,捕捉蚁后125只,有效控制了白蚁危害,减少了对堤防的破坏。
水库保护活动现场(资料图)。
共建共享生态福祉
“近年来不管是村民还是游客,大家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垃圾数量大幅减少。”广岭村河道保洁员石腊扎说,“我们库区周边的村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整治、宣传中来,每逢节假日,每天有数千名游客在库区游玩,现在很少看见有乱丢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如今,麻栗坝水库不仅是灌溉、防洪的重要工程,更是当地生态旅游的亮丽名片。每年,百余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到访,为麻栗坝水库增添了自然、灵动之美。环境保护成效的日益凸显,让陇川县成为全国冬季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2020年以来,麻栗坝水库管理局还积极筹措资金,在水库大坝周边空地种植各类树种1万余株,并投入300多万元,在水库大坝量水堰以下建设了52亩的湿地公园,为南宛河本土鱼类提供了洄游繁殖保护栖息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