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5/19 11:40:43
来源:新华社

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中国防疫队援缅纪实

字体:

  新华社昆明5月18日电 题: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中国防疫队援缅纪实

  新华社记者岳冉冉、顾天成

  5月18日中午,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圆满完成任务,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入境回国。当队员们手举国旗,走出舱门时,停机坪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3月,缅甸发生7.9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中国第一时间派出救援力量,提供14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在安置、赈济等各方面为缅方扶危济困。

  “大灾后防大疫”,重大自然灾害后的疫病防范是关键之举。作为中国对缅甸紧急人道主义救灾援助的重要部分,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4月19日从昆明奔赴地震重灾区曼德勒省,开展为期1个月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领队、国家疾控局应急处置司副司长陈雷介绍,在曼德勒工作期间,防疫队开展了现场调查、病媒生物监测、环境消杀、采样检测、健康教育和心理调节等工作,对4个灾民重点安置点开展5轮评估调查,并指导开展中国援助的68万剂霍乱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每当看到中国防疫队的身影,我们感到安心,感到非常有力量。”曼德勒灾民的真挚话语,道出了对中国卫生救援力量的信任。

  “当我们穿着印有‘中国卫生’的制服,穿梭在安置点各帐篷时,当地的百姓都会双手合十,面带微笑地说,‘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每当听到这些话,我们既温暖又自豪。”队员王跃兵说。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具有深厚的胞波情谊。

  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容易成为障碍,但这次,翻译问题没有成为困扰。当地公益组织联系了不少精通中、缅、英三语的志愿者给防疫队帮忙。

  防疫队到达缅甸不久,安置点就有个“地震宝宝”出生,队员们常去探望这对母子,不仅帮孩子体检,还给母亲做心理疏导。返程前,大家去道别,“母亲恢复得好,小朋友也长得壮,看着他们,我既感叹灾难的无情,也感叹生命的伟大。我同那位母亲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孩子就是未来、家就是希望。”队员张怡雯说。

  “前几天,我们最后一次去安置点,在得知我们即将回国时,两位当地母亲流下了眼泪,和我们拥抱在一起。”王跃兵湿了眼角。

  去缅甸前,“胞波情深、守望相助”是横幅上的一段文字,一个月后,这句话已深深烙在了队员们心中。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缅甸民众真挚的情谊,深深打动了防疫队,也激励了他们更好地完成防疫任务。

  在缅期间,防疫队遇上了持续高温,队员们需要在44摄氏度的户外工作,加上蚊虫肆虐、余震频发、频繁断电,给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些不利因素没有影响我们,队伍最终实现了‘打胜仗、零伤亡’的目标。”陈雷说。

  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为帮助缅方迅速掌握环境消杀、实验室检测等核心技术,中国防疫队通过理论培训、现场教学,培训缅方公共卫生专业人员105人,并帮助缅方制定了13份灾后卫生防疫技术文件,涵盖供水安全、疾病防控等关键领域。离缅前,防疫队将全部检测试剂、消杀设备及物资捐赠当地,为缅方提供了长效技术支撑。

  “我们的目标是,在缅甸留下一支‘不走的防疫队’。”陈雷说。

  缅甸曼德勒省首席部长苗昂说,中国防疫队是缅甸震后唯一一支抵达曼德勒省的国际卫生防疫队,感谢中方大力支持。

  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援缅是国家疾控局成立以来开展的首次援外任务,防疫队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理念,展现了中国疾控队伍的奉献精神,彰显了中国担当。通过分享中国经验和技术、提供相关支持,有效降低了灾区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风险。

  山水相连,世代比邻;胞波情谊,有难相助。缅甸卫生部曼德勒流行病学部门团队负责人温莱漂说:“中国防疫队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井然有序、成效显著,促进了两国卫生领域的合作。”(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