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青少年宫聚焦“一小”打造幸福青少年宫,织牢“一小”保障网,围绕四个“坚持”下足“功夫”,在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坚持在思想引领上下足“功夫”
丽江市青少年宫采取“青少年宫+学校”的模式,着力打造“专家型”“实践型”辅导员队伍,成立少先队丽江市青少年宫工作委员会,选优配强17名少工委委员,主动承接丽江市少先队重点工作,以理论培训、活动赋能等方式,切实发挥全市校外少先队工作示范引领作用。
丽江市青少年宫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资料图)。供图
丽江市青少年宫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开办民歌传承班、民族文化传承班等公益培训班,打造雪山精灵童声合唱团、丽江纳西娃娃童声合唱团等文化艺术团体,举办青少年书画大赛、青少年纳西语口语大赛等比赛。
同时,丽江市青少年宫通过“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场域共联”的方式,主动链接司法部门、律师协会等,打造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先后开展“暖育青苗 法护青春”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90余场,覆盖青少年1.6万人次。
坚持在支撑保障上下足“功夫”
共青团丽江市委坚持“党建带团(队)建”工作思路,打造“党团队一体化、家校社一体化”的工作模式,以“资源整合、平台打造、优化服务”为抓手,把丽江市青少年宫相关工作纳入全市共青团系统重点工作,坚持“周部署、月研判、季度分析”。
青少年在丽江市青少年宫学习纳西古乐(资料图)。供图
此外,丽江市青少年宫打造“专职人员+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志愿辅导员”模式,保障6名专职工作人员在岗,并整合6个专业领域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先后聘请14名丽江市知名文艺工作者、文化传承人和公益志愿者作为志愿辅导员,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工作队伍,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在优质服务上下足“功夫”
丽江市青少年宫坚持把服务全市广大青少年儿童放在首位,坚持公益办学原则不动摇,聚力构建“公益办学+扩展服务+传承创新”的工作“一张网”,以扩大服务半径为载体致力于服务更多少年儿童,常态化为驻村工作队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开设“培根”合唱团、彩虹公益绘画班,累计服务2300余人次。目前,丽江市青少年宫累计开设40余个周末常规班和寒、暑期托管班,课程涵盖音乐、书法、绘画等多方面,服务全市广大青少年5万人次。
丽江市青少年宫开设的绘画班里学生正在认真绘画(资料图)。供图
为保证服务范围持续延伸,不断拓宽“青少年宫下基层”机制,丽江市青少年宫先后与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各基层学校建立常态化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开展“团团陪伴 助力‘双减’”特色教学进校园公益活动5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儿童1万余人次。
此外,丽江市青少年宫争取公益资金支持,连续2年创新开设6期以传承民族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公益班,内容涵盖民歌、民族绘画、民间乐器等领域,举办青少年非遗文化宣传展示活动,覆盖各族青少年800余名。
坚持在关心关爱上下足“功夫”
丽江市青少年宫通过“扩面、提质、增效”的方式,打造集办公、咨询、授课、团辅为一体的丽江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线上+线下”聚力提升服务温度。丽江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通后,针对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开展“12355”热线答疑及个案咨询服务3000余人次,开展个案辅导500人次,并开办“小芳阿姨聊天室”栏目,累计播出168期。
青春自护·有你有我——“12355”青少年暑期防溺水专项活动现场(资料图)。供图
丽江市青少年宫充分发挥少年儿童聚集、便于开展集中宣传教育的特点,把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贯穿于工作始终,在日常教学中开展防校园欺凌、防性侵、防溺水等为主题的安全教育讲座和宣传,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自护自救能力。
此外,丽江市青少年宫成立“护苗工作站”,联合多部门陆续开展“绿书签”主题宣传、“绿书签”五进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护苗”系列活动常态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并联合丽江市各个“易迁点”和山区边远学校开展“圆梦微心愿”“暖冬行动”等留守儿童关爱活动3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8500余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