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3/27 09:46:20
来源:昆明日报

云南:力争3年建设100所优质职业学校

字体:

  《云南省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提出——

  力争3年建设100所优质职业学校

  3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云南省将实施职业教育提质效“332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100所优质职业学校、100个优质专业,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不低于100万人次,不断激发职业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和社会参与外在动力。

  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学习体系

  《方案》明确,实施“三个一百”重点建设、着力推动“三个融合”发展、着力激发“两个动力”,加快建设100所优质职业学校。在实施“三个一百”重点建设方面,将以提升办学质量为导向推进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重点培育建设60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成为高等职业学校优质生源基地;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推进优质高职学校建设,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省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培育建设30所左右服务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出口导向型等重点产业,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高职学校。

  全省将重点打造100个优质专业,持续推动“双高”“双优”建设。紧密结合全省重点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体系,兼顾学生成长成才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中职学校、高职学校、本科学校中遴选100个左右优质专业进行重点培育,深入推进职业学校“人人持证、技能云南”建设。面向在校学生完成30万人次技能证书培训,鼓励毕业生持有多项技能证书;面向企业职工、社会人员完成不少于70万人次技能提升或新增技能证书培训,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学习体系。

  启动实施职教高考

  在着力推动“三个融合”发展方面,将拓宽“中高本”纵向贯通通道,推进职教高考改革,启动实施职教高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深化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中职学校学生参加职教高考的积极性,2025年起,中职学校学生升高职学校比例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60%。开展“中高本”贯通培养,深化本科学校与高职学校、中职学校合作办学,由本科学校牵头,在优质高职学校的优质专业试点实施“3+2”高职和本科贯通培养,在优质中职学校的优质专业试点实施“3+4”中职和本科贯通培养,系统培养专业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本科层次高技能人才。

  《方案》提出,根据本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合理推进综合高中建设,推动“职普”融通特色课程共建和资源互通,为中职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多样化选择创造条件。推动“职技”深度融合,强化资源整合,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工学校按规定设置成为中职学校,支持有条件的技师学院与有关高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支持高职学校加挂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支持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按程序分类备案为用人单位及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支持高职学校与技师学院合作开办“职技”融合班,学生按规定取得高级工或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师学院招收初中生开办“3+2”技师班和高中生4年制技师班,逐级考核评价晋升取得技师等级证书。支持技师学院招收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开展高级工以上层次办学。对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师生,在奖励表彰、职称与技术技能等级晋升、免试升学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推进职业学校“随企出海”

  在着力激发“两个动力”方面,将激活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改革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制度,支持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面向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开展招聘。完善职业学校教师认定工作,改革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取得途径,逐步扩大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范围,允许与公办高校签订劳动合同且从事教学工作的编外人员按规定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将激发社会参与外在动力,支持职业学校多元化办学,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当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积极性,构建上下互动、区域联动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动建设一批实体化运行的州(市)区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遴选一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

  《方案》明确,将构建州(市)区域融合发展格局,强化州(市)统筹职业教育发展。鼓励以州(市)为主,发挥职教园区(中心)和产业园区的带动辐射作用,加快构建州(市)和县(市、区)区域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格局。发展跨境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云南省沿边口岸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推进职业学校“随企出海”,完善项目式合作方式,切实服务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支持河口、瑞丽、勐腊等边境口岸城市办好职业教育。(记者杜仲莹 余苏晏)

【纠错】 【责任编辑: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