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7/18 09:13:03
来源: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探寻古道、实证历史、彰显价值——景谷开展境内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线性遗产调查工作

字体:

  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沟通东南亚和南亚,并由此转向更远地区的捷径。作为南亚廊道的主线之一,茶马古道,它肩负起了西南丝绸之路经济贸易、文化交往和艺术交流的光荣使命。为了配合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对其提供学术支撑,近期,普洱市、景谷县两级文物管理所联合开启了对景谷境内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线性遗产的实地调查工作。

  夏日的景谷,烈阳当空、蝉鸣聒耳。调查队员们行进在深山密林中,采取实地徒步勘察的方式,沿途测量路面宽窄的变化、标注路段、拍摄照片,对古道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古建筑、古村落、桥梁、遗址、关卡进行描述记录。
  
  “我们的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一是野外操作部分,借助“两步路”APP,进行古道实地调勘的第一手数据采集;二是室内操作部分,通过谷歌地球、InDesign两个软件进行古道线性地图的制作和合成。运用上述技术手段开展茶马古道线性文化遗产调查,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全市现存茶马古道的数据和情况。”普洱市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文管部主任张耀介绍。
  
  近年来,普洱市加大对境内古道遗存调查和保护的力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思茅的斑鸠坡路段、菜阳河路段,宁洱的茶庵塘路段、那柯里路段、孔雀屏路段,镇沅的哀牢山路段等茶马古道路段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耀告诉记者:“目前,全市范围内已经完成了420余公里的古道路段调查,其中一级古道约60公里,二级古道约2公里,三级古道约202公里,四级古道约161余公里。通过分级分类,茶马古道的信息从抽象的‘史籍记载’转化为可视的‘线性遗产’。”

  盐井有凤岗、香盐、抱母…茶山有秧塔、酸枣树、苦竹山…自古以来就是盐茶重镇的景谷,其古道在何方?记者跟随调查工作组,循着景振公路,来到景谷县城西北12公里处,在白马山与拦门山之间,一条远近闻名的峡谷——芒玉大峡谷映入眼帘。横跨峡谷之上,是堪比镇沅“难搭桥”难搭的“芒玉石拱桥”。“滚滚银涛浸斗牛,撑天一柱镇中流;门关不住狂澜倒,尽把金川风水收。”清代凤山书院院长、举人李上清曾为其题诗。这座凌空飞架,雄奇险峻的石拱桥,在200余年的时光里,聆听过清脆的铃声、见证过翻飞的马蹄,更守护着过往的商人。

  “芒玉石拱桥建于清道光元年,也就是公元1821年,它长18.9米,宽4.25米,高20.2米,横跨景谷河,是景谷至景东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景谷县文化和旅游局文物股负责人陈登辉介绍。
  

再往西北方向徒步行进,在威远镇龙塘行政村2公里外的芒冒自然村,古道曾经穿村而过,将其分为新街组和老街组,一边归景谷、一边归景东,而今一村脚踏两县已成为历史。

  “茶马古道它是从以前的普洱,现在的宁洱那边过来,过来以后经过景谷,然后经过拦门山、芒玉大峡谷,一直延伸到龙塘,接拢景谷(镇),我们小时候经常上县城赶街都是走茶马古道。”威远镇中心小学原校长、龙塘村乡贤邱林介绍。
  

记者从景谷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景谷现存痕迹明显的古道共有5条线路,分别为:碧安—香盐井路段、县城—景谷镇—振太镇路段、县城—抱母井—镇沅路段、县城—正兴镇—宁洱县路段和碧安—勐班路段。

  “景谷境内共有茶马古道相关遗址、文物共 19处,像香盐村古道、徐家村风雨桥、黄家客栈、直兴利商号、秧塔白龙须贡茶园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云南茶马古道普洱路段及附属设施(景谷路段)》,今年6月正式被景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陈登辉介绍说。

  调查途中,偶遇赶着马、运着货的马队,此刻,仿佛穿越千年的悠扬蹄声在耳旁萦绕。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任重而道远,年轻的文物工作者们主动扛起使命职责,用坚实的脚步去丈量这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

  “我们计划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景谷境内的这几段茶马古道进行逐一实地调查。调查完成后,景谷境内茶马古道路段的文化遗产脉络将进一步清晰起来,为下一步融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申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要件。”张耀说。

  丝绸之路与长城、大运河一样,都是中国线性文化遗产代表。云南在连接南亚地区上具有先天优势,配合做好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的研究保护工作,对于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下一步,景谷县将抓住机遇主动参与,加大对境内茶马古道遗存调查和保护的力度,大力挖掘古道文化遗产,打造古道文化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资源融合发展。(记者:余纪华 供稿:市文管所 县文旅局)
【纠错】 【责任编辑:刘馨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