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的水杉与蓝色的湖水相映成景(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航拍苍山洱海一隅(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洱海生态廊道,是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的简称,项目全长129公里,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改善洱海水质。洱海生态廊道同时又兼具游憩功能,通过一系列景观和配套设施的打造,为当地百姓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进入冬季以来,洱海生态廊道的一片片水杉相继变红,为“绿色屏障”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色。航拍视角下,红色的水杉与蓝色的湖水相映成景,美不胜收。除此之外,冬日的洱海生态廊道还有另外一个意义上的红——“网红”打卡点,在开放试运行的体验段,游人络绎不绝,或骑行观光、或散步闲聊、或拍照留影,享受着“绿色屏障”带来的美景与惬意。新华网(赵普凡、丁凝、念新洪 摄影报道)
航拍大理洱海生态廊道(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航拍洱海生态廊道一隅(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航拍绯红的水杉(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航拍绯红的水杉(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绯红的水杉(12月9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游人在洱海生态廊道骑行(12月9日摄)。新华网 丁凝 摄
游人在洱海生态廊道散步(12月9日摄)。新华网 丁凝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