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7 17:42:12
来源:新华网

文山:从边疆末梢到开放前沿的精彩蝶变

字体:

  “十四五”以来,文山州紧扣“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围绕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产业、项目、干部”三个关键,创新开展“深、联、帮”专项行动,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文明、改革开放、民生福祉等领域实现全面进步,交出了一张充满辨识度、饱含获得感的时代答卷。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十四五”期间,文山州经济实现量与质的“双提升”。前四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2%,全社会用电量位居南方电网供电片区地级市前列。园区经济活力迸发,省级产业园区实现全覆盖。“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建成绿色铝产能343万吨,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全省的一半,成为“北铝南移”标志区,预计今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三七产业持续领跑全国,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1+4+N”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加快构建,重点农业产业综合产值达1759.4亿元。旅游品牌持续打响,“三七之乡·康养文山”“旅居云南·好在文山”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旅游接待突破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541.4亿元。

  7月16日,游客在文山州普者黑景区内乘船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民族团结谱写新篇章。文山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示范典型。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打造“石榴红”系列品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深入人心。平远片区“拆墙透绿”,拆掉有形的墙,更打通了心灵的墙;“赶团结街·过幸福年”等活动,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美美的平远”画卷正徐徐展开。

  生态文明绘就新图景。天蓝、地绿、水清,成为文山最鲜明的底色。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超99.2%,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100%。“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重现普者黑湖,成为生态改善的最佳见证。绿美建设扎实推进,健康绿道、口袋公园、美丽庭院星罗棋布,“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日常。石漠化治理的“六子登科”模式走向全球,马关县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西畴县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十四五”期间,文山州改革攻坚亮点频出:县级群团“联盟”改革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获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奖,构建了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开放步伐铿锵有力:文蒙铁路、文靖铁路、富宁港等项目稳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速成型。以“口岸+园区+产业”为路径,天保、都龙、田蓬口岸功能持续优化,形成“金色榴莲+银色铝品”特色外贸组合。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外贸进出口29.6亿元、口岸货值突破51.1亿元,分别增长37.1%、111.8%,天保口岸跃升为全国第三大陆路榴莲进口口岸。

3月7日,在文山州文山市的一家三七加工企业,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 彭奕凯 摄

  乡村振兴展现新画卷。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村居民收入较2020年显著提升。实施就业创业十件实事和边境“两增长三提升”行动,边民增收与守边固防同步推进。教育医疗提质发展,文山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实现,县级医院全部达标。文山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众对创卫满意度全国领先。

  安全稳定得到新巩固。进一步树牢国家、国土、国门、国防意识,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新建立村组两级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和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两张清单”,实施政策、法律、安全、应急基本常识“一户一明白人”工程,筑牢平安建设根基。认真落实“1262”应急机制,成功应对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3轮台风叠加冲击,有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文山州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开展“饮水思源、致富思进”宣教活动,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增强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自觉。持续深化“深、联、帮”专项行动,为企业群众纾困解难。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文山行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三法三化”“三个马上”“三部曲”等要求融入日常、形成习惯。通过加强项目谋划、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锻造“五力”强的干部队伍,构建狠抓落实的严密体系。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开展仙人掌规模化种植前的庄子田居民小组后山(中共文山市委宣传部供图);下图:8月7日在庄子田居民小组后山拍摄的仙人掌种植基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彭奕凯摄)。

  “十四五”是文山蝶变升华的五年——从经济洼地到产业高地,从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从石漠荒山到绿水青山,文山用实干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边疆实践。站在新起点,文山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3815”战略发展目标砥砺前行,谱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