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工商学院2019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依应香凭借在传承传统文化、带动乡村就业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2024—2025年度“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从高校学子到非遗传承人,从课堂学习到创业实践,依应香将所学与家乡的傣族文化传承创新,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之路。

依应香与她的品牌“傣霓裳”(资料图)。
扎根乡土 传承中寻求创新
依应香毕业后回到家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是听着外婆的织机声,看着母亲缝制傣裙长大的。”依应香说,傣族服饰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深厚的文化记忆。
在大学期间,她既学习了现代商业知识,也感受到传统文化面临的传承压力。“我看到老一辈手工艺人逐渐老去,精湛的技艺面临传承断层。更重要的是,传统傣装正被局限在节庆场合,离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这让依应香意识到,要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必须进行创造性转化,让傣族服饰从“节日盛装”走向“日常时尚”。

正在通过网络直播宣传傣锦服饰的依应香(资料图)。
学以致用 创业中实现价值
回乡创业的道路上,母校所授的专业知识为依应香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学校学习的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让我具备了系统的商业思维。”她说。大学期间参加的S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让她提前积累了创业经验,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也让她得以学以致用,她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线上销售,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磨练运营能力。
“创业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创造价值。”在校期间老师的这句教导,成为她创业的核心理念。创业初期,她就注重品牌建设,注册“傣霓裳”商标,建立标准化流程,设计代理分销体系,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依应香与她的工作团队(资料图)。
迎难而上 创新中谋求发展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创业初期,“傣霓裳”便面临着订单履约受阻、线下客流锐减等困境。依应香带领团队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团队培训,随着10万元“贷免扶补”创业贷款的支持,以及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逐渐走出困境。
她创新营销方式,带领团队开拓数字平台,在短视频平台展示傣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特色,创新内容表达,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让传统服饰焕发新魅力。
这一转型很快见效: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傣装视频获得300万次播放,同款服饰在几天内售出数百套。凭借线上战略的成功实施,“傣霓裳”不仅渡过难关,还从工作室升级为公司,业务从西双版纳拓展至全国,并成功进入8个国家的市场,年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履职尽责 发展中践行使命
作为县级非遗传承人,依应香始终探索商业与文化的共生之道。她带领公司构建“非遗保护—产品创新—产业赋能”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仅让傣族织锦技艺焕发新生,更直接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实现了“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
“这份奖项让我更加确信,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依应香说,要一手守住技艺精髓与文化底线,一手把握市场创新方向,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下一步,依应香将把“傣霓裳”打造成有温度的民族品牌,建设非遗研学基地,让更多人体验傣族技艺的魅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