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26 10:18:00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防汛救灾工作:查改风险隐患 抓实源头减灾

字体:

  查改风险隐患 抓实源头减灾

  ——全省防汛救灾工作述评之六

  “查改风险隐患是防汛救灾的治本之策,必须强化源头治理,既查又改,早发现、早处置,把风险消除在成灾之前。”在11月20日召开的全省防汛救灾工作总结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宁总结云南省防汛“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的8条经验启示,强调查改风险隐患的重要性,明确抓防汛必须抓隐患排查整治,防患于未然。

  查改风险隐患通过源头防控、体系完善和全民动员,从根本上降低灾害发生概率与破坏程度,是防汛救灾不可或缺的核心举措。“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实施4年来,云南省在查改风险隐患方面不断实践,在强化隐患治理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云南经验”。

  在省级层面,提前部署早在旱季就已开始。今年的汛期来临前,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在2024年12月就部署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突出重点部位、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全面加大灾害隐患风险排查力度。2025年初,云南省发布了云南省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印发《2025年全省防汛备汛工作检查的通知》,制定《防汛备汛检查工作手册》,组织开展全省汛前检查,督促指导各级防指组织做好辖区内安全度汛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建立检查工作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和跟踪督办,确保隐患整改治理到位。

  部署的关键在于落实。今年,云南省的风险隐患大排查首次覆盖全省所有自然村。系统全面的排查能收集到基层末端的民生与安全数据,全面消除灾害盲区,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还能精准掌握农村真实隐患情况,为后续治理提供靶向依据。

  云南省进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并非一时之举,而是贯穿防汛救灾的全时段、全流程。

  每年的“七下八上”关键期是云南省防汛形势最严峻、风险最高的时段。从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云南省降雨量大,山区单点暴雨多发,极易引发洪涝及次生灾害,防汛救灾工作任务加重、紧迫感强。省委书记王宁、省长王予波在进行防汛部署时反复强调,要在隐患排查上下足功夫,紧盯地质灾害易发区、河湖、水库及建筑工地等重点设施场所,进一步整治消除风险,共建共享监测预报设施,早发现、早处置,防患于未然。

  4年来,在全省各地,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见于精微,细致而扎实。

  今年主汛期前,勐海县勐混镇实施了一系列紧锣密鼓排查备汛措施:清理灌溉沟渠8.5公里,河道清淤疏浚26公里,清理淤堵物100多立方米;对镇域内河道、涵闸、坝塘、水库等开展拉网式检查5次;对水库、河道、坝塘、水闸、在建工程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点巡查24次,为防汛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宾川县,防汛工作主管部门干部职工及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等把排查整改隐患当作“责任田”,对全县10个乡镇和水库、塘坝、水电站、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重要交通路线、景区以及在建工程项目等的防汛责任落实情况、防汛备汛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建立整改台账,逐项销号,闭环管理,确保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隐患。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对45个地灾隐患点造册管理,组建乡村组三级应急队伍,预置应急救援物资5000多件,储备的生活物资可以满足群众30天的基本生活,为抢险救援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提前预置了救援设备,在汛期强降雨来临时,当地干部群众从容应对,保障了人员零伤亡。

  “查”的目的是“防”和“改”,通过风险隐患清单化的逐项整改,云南省洪涝灾害长期防御能力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云南省自然资源部门采用“人防+技防”组织全省4.4万余名群测群防员和巡查员,4.2万台监测预警设备,对全省在册的2.3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日常巡查监测;每年派出6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巡查排查隐患点,处置隐患。云南省还实施924个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受益人口30万余人,保护财产价值约145亿元,推进德钦、大关、盐津3个县城和其他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使3.4万户13.9万名群众撤离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

  云南省水利部门强化汛期隐患排查,把及时消除水库大坝安全风险隐患当作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的重中之重,持续开展水库大坝、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和闸门、启闭机等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整治,2025年主汛期前就建设了2802座水库雨水情测报设施和2473座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成熟的防汛救灾体系建立在全面、动态的风险隐患数据库和高效的整治机制之上。实施“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以来,云南省防汛救灾整体实力不断提升,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既是保障云南每年安全度汛的“先手棋”,也是实现长治久安的“压舱石”,既考验各级政府的责任担当,也反映其科学管理水平和全省技术支撑能力。它推动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只有通过持续排查、整改、销号,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夯实防灾基础,才能全面提升云南省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长期安全系数。(记者 朱丹)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