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构建“三农”协同、“三产”融通、“三能”并举的“三个三”专业群建设模式,着力打造农业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的实践样板。
“三农”协同,把专业建设主体拧成一股绳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一群十院百企(合作社)三平台”的共同体建设模式和“三农”协同的共同体运行机制;建成云安农文旅产业学院、神农产业学院等10余个产业学院,支撑专业群数转智改、专业技能实训及核心课程建设,形成“校企地”命运共同体。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启动仪式(2024年11月18日摄)。
同时,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业“伙伴计划”,与冰魔方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广州影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新专业,实施产业计划,选聘产业导师,推动其进专业、进课程、进课堂、进实训,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机制。
“三产”融通,把专业群建在产业集群上
瞄准云南“1+10+3”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构专业版图,新增设施农业与装备、物联网应用技术、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等10个专业,停撤9个老旧专业,形成了服务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专业体系。
此外,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组建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等两大专业集群服务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2个、立项新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获批省级教学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团队4个。2025年,学校入选云南省第二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学1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2024年11月18日摄)。
“三能”并举,把课堂升级为育人“生态圈”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强化“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工程思维”的体系化教育,打造“技术应用型、复合技能型、创新创业型”三类型人才。近年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众多赛事中屡获大奖。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科研兴校”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动科教融汇,聚焦“一头牛”“一枝花”“一粒种”“一味药”“一只禽”,着力打造“五个一”社会服务品牌;同时,联动东西部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共同启动“东西部协作共建特色科技平台”项目,重点建设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色花卉工程中心、华西牛繁育与推广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技术创新平台。“油菜早熟高产量优质品种选育与高校配套技术研究应用”“高油酸早熟高产杂交油菜品种云油杂51号的创制与应用”项目分别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西门塔尔牛纯种繁育及产业化推广应用”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助力我国解决肉牛种源“卡脖子”问题。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35人、“三区”科技人才80人,2021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接澜湄流域国家开展有机水稻、有机农场管理等10余项培训任务,与泰国相关高校共建职业教育的“澜湄工坊”,重启留学生互换项目,参与“2030大湄公河次区域农食系统转型昆明战略框架”建设,推动农食系统转型、增强区域发展韧性。
面向“十五五”,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将以新双高建设为引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专业群内涵建设,办好西部地区农业职业教育,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云南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云农智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