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幸福里社区搭建了从单纯服务蓝莓企业用工,到覆盖芒果、石榴、烟草等多元产业的就近就业平台,破解特色产业用工季节性难题,构建起“产业互补、就业持续、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永仁县幸福里社区草莓种植基地(11月4日摄)。
擦亮蓝莓名片 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永仁县年均日照时间长,气温适中,凭借独特优势,2025年蓝莓种植面积达10404亩。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全县出现了更加旺盛的用工需求。“2022年蓝莓产业1—4月用工需求旺盛,但全县缺乏规范的劳务组织平台,企业招工难、农民工找活散的问题突出。”永仁县幸福里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苟华平介绍。
为此,2022年底永仁县立足当地蓝莓产业用工需求,启动农民工社区改造项目,2024年成立永仁县幸福里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截至2024年底,幸福里社区已形成“县内辐射特色产业、县外拓展蓝莓基地”的服务格局,累计为企业提供用工29.82万人次,发放工人工资5417.69万元,让近千名农村劳动力实现 “家门口就业、稳岗位增收”。
多元产业协同 全链条整合用工需求
近年来,永仁县科学布局“四季有果、错峰上市”,构建起“春有樱桃沃柑、夏有葡萄蜜枣、秋有石榴芒果、冬有草莓柑橘”的高原特色精品水果产业体系。同时,通过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永仁县投入1048万元完成3906亩高标准烟田改造,配套建设水池、沟渠、机耕路等设施,实现土地宜机化,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
“最初幸福里社区仅聚焦蓝莓采摘、管护等环节,年服务用工量虽达数千人次,但服务边界单一。”苟华平介绍,随着企业运营逐步成熟,社区在2024年完成品牌化升级,运营重心从“满足企业需求”向“破解农民就业难题”延伸。依托永仁县经济林果的产业基础,社区将服务半径拓展至芒果、石榴、柑橘等特色产业,覆盖种植管护、采收加工全链条,通过整合各产业用工需求,构建起“冬春忙林果、夏季忙烤烟”的就业循环。
这种模式不仅让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更让农民实现全年有活干、月月有收入。“以前只能在蓝莓季打零工,现在在家门口的果园、烟田都能上班,一年能干八九个月活。”务工人员张春莲说。
如今的幸福里社区,不仅提供规范的劳务对接服务,还通过闲置资产改造,配套建设食堂、宿舍、洗衣房等设施,为务工人员提供“拎包入住、送餐到岗”的贴心服务,统一购买工伤保险,让农民工就业更安心。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拓展产业服务领域,深化与烟草、林果等产业的合作,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