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新生活丨刘荣生的“科技种烟”成长记-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20 11:28:47
来源: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

耕耘新生活丨刘荣生的“科技种烟”成长记

字体: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张泗村五组的国道旁,烟农刘荣生设立的秋豌豆收购点格外热闹。称重、装框、搬运入库……整个收购流程有条不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云县下庄镇的高标准农田(10月29日摄)。

  刘荣生今年在高标准农田里种植了20亩烤烟,烟叶采收后又利用烟秆和田间剩余肥力种植秋豌豆。除了种植,他还从事秋豌豆收购工作,将收购点设在路边,方便周边烟农就近交售。“现在每天平均收购四五吨,当天就通过货车发出去。”刘荣生说,这些新鲜的秋豌豆很快就能出现在杭州、上海、武汉等地的市场上。

  回忆起以往的种烟经历,刘荣生感慨万千:“那时起垄培土全靠锄头,浇水施肥都靠人工。”如今,机械化普及让他的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人机在烟田上空飞一圈,药液均匀洒在烟叶上,一天作业300亩,不仅速度快,病害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刘荣生介绍,实现全程机械化后,大幅节省了人力,以前烤烟种植用工一亩需要52人,现在一亩只需要30人左右。

刘荣生收购点的豌豆(10月29日摄)。

  2024年,祥云县人民政府与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的高标准烟田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昔日零散的“巴掌田”变成了连片成方的“网格田”,机械化率从不足30%跃升至80%。新建的机耕路和排灌沟渠,让“农机下田难、排灌靠天收”成为历史。刘荣生通过土地流转,将烤烟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亩扩大到了20亩。

  “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刘荣生说。得益于科技赋能和政策扶持,这位曾经“拼体力”的烟农,如今已蜕变为会用机器、懂技术的“新农人”。(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