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新技术、新模式助力烟农铺就致富路-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11/12 17:11:57
来源:云南省烟草公司楚雄州公司

云南楚雄:新技术、新模式助力烟农铺就致富路

字体:

  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高桥镇高姑拉村的村民李建权是一名典型的“80后”烟农,接手烤烟种植十余年来,他成为了种植技术革新的亲历者与受益者。

高桥镇高姑拉村村庄一角(11月4日摄)。

  “今年的30亩烤烟长势喜人,全都用上了膜下小苗技术。”李建权清晰地记得,从2020年开始,当地烟草部门因地制宜推广这项新技术。“起初心里没底,只敢拿一半土地‘尝试’,另一半还是用老方法,没想到烟株长势就明显优于传统种植。”自那时起,他便果断地全面转向膜下小苗种植。

  面对山地不保水的自然限制,李建权今年又率先在6亩烟田里引入了滴灌技术。“滴灌不仅精准节水,效率更高,关键是烟苗长得快、周期长,烤出的烟叶油分足、单叶重,品质上了个台阶。”他解释。

  在这条种烟的路上,烟草部门的技术员频繁深入田间地头,从种植技巧、田间管理到注意事项,提供“手把手”的指导。更有提苗肥、滴灌设备等实实在在的物资补贴,为烟农们撑起了“保护伞”,降低了生产成本。稳定的收购价格,加上持续的技术支持,让这片“金叶子”成为李建权一家的“定心丸”。

  烤烟采收结束,勤劳的李建权一家利用烤烟种植后土壤中残留的余肥,在原有的30亩烟田里种上了豌豆。“我们用大型拖拉机整地、打地,效率非常高,30亩地两天就种完了。”李建权说到,10月底种下的豌豆,如今苗已窜出地面十多公分,长势良好。

  这种“烤烟+豌豆”的种植模式,不仅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形成了“一地多收”的良性循环,还通过“烟肥豆、豆养地”的方式,保护了地力。为了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村民们还自发在烤烟规划区内修建机耕路,让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更加畅通无阻。

  “收入稳定了,既能安心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也能追求更好的生活。”李建权感慨。家里小洋房盖起来了,汽车、摩托车、微耕机等工具也陆续置办了起来,他用智慧和汗水,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描绘着“有奔头”的生活图景。(完)

【纠错】 【责任编辑: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