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11 17:15:25
来源:昆明市委依法治市办

法治浓墨绘就春城善治新画卷

字体:

  “十四五”以来,昆明坚持以“头雁效应”激发治理新动能,以“民意直通”激活立法实践,以“法治温度”重塑营商环境,以“规则联通”拓展开放格局,持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法治成为这座城市鲜明的发展底色。

  头雁引领 法治根基愈牢

  今年9月11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专题研学法治理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会人员精读条文、深入研讨,在思想碰撞中筑牢法治信仰。这一场景,正是昆明压实“关键少数”法治责任的生动缩影——从中心组对法治理念的深度学习,到新任干部向人大述法,再到部门负责人在依法治市委员会上述职,三个节点环环相扣,形成了法治精神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层层落实的严密闭环。

  5年来,昆明市累计开展专题学法1500场,795名领导干部现场述法,勾勒出法治政府建设的清晰轨迹。一组数据见证治理变革:行政复议案件量从2021年1688件跃升至2024年4714件,增幅达179%;90%的行政争议在复议阶段实现实质性化解。随着复议主渠道作用彰显,2023年新收复议案件首超诉讼案件,2024年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34.84%。同年20.94%的复议纠错率成为执法规范的精准标尺,倒逼行政行为持续优化。与此同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021年不到85%提升至2025年截至目前100%。

  民主扎根 治理共识新凝聚

  在滇池南岸的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村,村民对村落改造的期盼、专家对历史文献的考证、民宿经营者的产业构想,通过全市1255个代表活动阵地织就的民主网络,被原汁原味汇入立法程序。其中,“遗址周边民宿业态管控”等建议被完整吸纳进法规条文,既有效守护文物本体安全,又完整保留传统村落肌理。

  5年来,昆明秉持“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立法理念,先后出台18部地方性法规和19部政府规章。从激发创新动能的《昆明市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条例》,到守护绿水青山的《昆明市地下水保护条例》;从规范市场秩序的《昆明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到提升城市品质的《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每一部法规都深深扎根于民意沃土,回应时代之问、民生之需。其中,仅7条、400余字的《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以“小快灵”的立法特色精准回应群众关切,让立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法治赋能 市场活力新迸发

  在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昆明斗南花卉市场,“花花世界”调解室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高效化解交易纠纷。

  5年来,昆明创新推行示范性判决机制,实现“办理一案、示范一片”的规模效应;在全国首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改革,审批环节压缩50%,时限缩短60%;建立“减免责清单”制度,累计为企业减负超2亿元。同时,昆明全面推广保函(保险)在招标投标领域的应用,大幅降低政府投资项目现金保证金缴纳比例,5年累计为2085个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逾47.8亿元;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80万户,昆明已连续3年入选“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规则联通 开放格局新拓展

  11月6日,昆明中央法务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这座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之城在涉外法治建设上迈出关键一步。挂牌前夕,法务区成功调解一起跨境离婚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调解模式,彰显昆明在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的创新活力。

  目前,昆明中央法务区形成集公证、仲裁、调解、律师服务于一体的涉外法律服务全产业链,截至2025年8月底,累计办理涉外案件1005件,涉案标的额超过138亿元。同时,昆明联合5所在昆高校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孵化平台,190名律师入选省级涉外律师人才库,并与沿边州(市)协同打造“一核多翼”法律服务集群,初步构建起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法律服务网络。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昆明将持续推动法治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系统集成”,让法治不仅成为城市治理的压舱石,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片开放包容的热土上,法治正以浓墨重彩,绘就春城善治的新时代画卷。(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