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1/08 09:05:41
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擘画民生新蓝图 让幸福触手可及

字体:

  擘画民生新蓝图 让幸福触手可及

  “十四五”以来,昆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医疗、医保等重点民生领域持续发力,推动优质资源不断扩容下沉。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看病难”到“家门口看良医”,一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弱有所扶”的幸福民生画卷在春城徐徐铺开,昆明正将高质量发展成果融入每一名市民的幸福生活中。

  扩优提质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晨光刚刚洒在红土地上,昆明市第三中学东川学校的老师们就踏上家访路。在高三学子小吴家中,得知其为即将到来的高考焦虑时,班主任何老师耐心疏导。

  家校联动,是昆明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的传统,从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以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形式,搭建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集团化办学,这一传统也延伸至包括昆明市第三中学东川学校在内的各成员校,体现了集团化办学统一办学理念、统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十四五”以来,昆明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采取“名校+薄弱学校”“名校+新建校”“名校+农村学校”等形式,实现集团化办学整体推进、多点开花。引导优质学校托管领办县域高中、薄弱片区学校,高起点开办新校、帮扶弱校,指导县区通过“优质学校+新校”打造新优质学校。安排市、区优质学校一对一帮扶磨憨中小学,由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领办的磨憨第一所高中建成,今年已实现招生。目前,全市累计达89个基础教育集团,覆盖成员学校434所,提供优质学位超50万个。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快速增加,布局布点更加优化,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全市内涵发展全面提档,各类教育迈上新台阶。如今,昆明市入选国家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一半以上的县域通过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全市20万人口以上的县域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推动普通高中扩规提质,省一级普通高中实现县域全覆盖。职教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昆明铁道职业学院援建老挝铁道职业学院项目打造了“职教出海”昆明品牌。

  同时,昆明市稳步推进教育改革,优化主城区高中招生,实施见分填报志愿、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出台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若干措施,“四步工作法”入选全国“双减”优秀案例。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推进“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100%,遴选82所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在寒暑假、周末、教学日放学后向社会试点开放。持续做优上合昆马等八大品牌赛事,打造“春城体育节”等市级精品赛事和“一县一品牌”赛事,竞赛体育成绩保持全省第一。

  看病不再难 健康有“医”靠

  “十四五”期间,昆明卫生健康事业迎来高质量发展。五年来,昆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34.41%,持续领先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健康理念逐步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如今,昆明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让传统中医药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全市159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3090名全科医生扎根社区,共同构筑起便捷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小病在社区解决”正成为现实。

  国家心血管病、呼吸、肿瘤3个区域医疗中心相继落户昆明,填补西南地区顶尖医疗资源空白。全市构建起“国家级—省级—市级”专科矩阵,5家市属医院的7个学科跻身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群众看大病、重病不必再远行。

  “做检查不用重复挂号,复诊不用再花钱,这政策太贴心了!”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刚拿到核磁共振报告的罗先生为“一次挂号管全程”的创新举措点赞。这项“首诊惠民行”改革已累计惠及25.51万人次,减免费用198.17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此外,昆明慢性病“三位一体”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备全面推进。昆明连续3次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爱国卫生工作连续2年位列全省第一。在《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4》评估报告中,昆明跻身“优质级城市”,健康昆明品牌愈发闪亮。

  近五年来,昆明市医疗保障体系持续深化改革,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到实处,为无数家庭筑牢“健康防线”。

  昆明市参保扩面工作成效显著,2021年至2025年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601.68万人。

  自2022年4月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实施以来,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累计已有1881.04万人次享受门诊报销。同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不断深化,自2021年至2025年6月,已累计有24858名失能参保人享受到专业护理服务。

  服务持续优化。昆明市医疗保障局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自2023年聚焦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以来,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市已有42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出生即参保”服务。2025年6月,昆明医保率先调整生育津贴拨付方式,实现“即申即享”,津贴直接发放至参保人个人账户。

  从医疗救助到门诊共济,从长期护理到新生儿参保,昆明市正以一系列扎实而温暖的民生举措,守护春城百姓的健康与幸福。(记者 廖晶蓉 余苏晏 徐婕)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