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诉讼服务、法律咨询、“自然村长”解纷……云南省临沧市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发展到市、县、乡、村四级,通过整合行政、司法职能人员集合解纷力量,培育“自然村长”扩大矛盾排查网络,在科技赋能下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大事小事 综治中心“一站式”解决
今年,在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法院,近半数纠纷、案件在诉前就得以解决。这得益于设立在临翔区人民法院的临翔区综治中心,这里不仅有公安、司法、检察院等多部门的工作人员常驻,还有民政、卫健、农业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单位负责人轮驻,同时还增设法律援助工作站、人民调解员工作站、法学会基层服务工作站等,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原则,成为矛盾纠纷调处“终点站”。

临翔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此外,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也进驻了临翔区人民法院实行市场化运营。临翔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陶涛表示,第三方机构既包括来自深圳的法律服务公司,也包括本地法律工作者组建的团队,他们标准化运营、团队化运作、专业化组织,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效率。
临翔区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建立“派单调解”机制,对涉房产建筑、金融合同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今年以来,该中心“派单”第三方调解组织调解矛盾纠纷2427件、调解成功807件、调撤率达41.4%。
此外,临翔区综治中心还推行线上调解,并全程留痕。调解达成后,各方在手机上签字即可完成司法确认的申请,并由法院审查后出具裁定书。今年以来,该中心开展线上调解1941件,调解成功645件。
科技赋能 多元解纷效率大提升
日前,临翔区人民法院的线上调解室内,调解员按约定时间打开电子屏幕不久,申请人当地某电力设备经营部和被申请人郑某某出现在屏幕中。调解员根据事前了解的情况作出调解建议,经过充分沟通,双方在约10分钟后就对需要调解的费用问题达成了一致。
线上调解让矛盾化解效率大大提升,而本次调解员所使用的则是临沧市开发的小程序“无讼临沧”的电子终端。在这个终端上,调解员不仅可以实现与当事人线上沟通,也能直接生成调解协议、司法确认书,并全程保存调解记录和证据材料。

调解员通过“无讼临沧”调解矛盾(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这种‘数据先行、预防为主’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纠纷找上门才处理’的被动局面。”陶涛说,通过提前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矛盾,不仅降低了社会治理成本,也减少了群众的麻烦,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治理更精准”。
不仅在临翔区,“无讼临沧”小程序目前已经在临沧市全面推广,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和各基层法院均加强了对“无讼临沧”小程序的宣传力度,构建起“线上+线下”“预防+化解”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在临沧市各县、乡,农民务工发生劳务纠纷的情况较多,多数情况需要线上调解。从云县人民法院等县级法院,到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勐撒中心法庭等基层法庭,利用“无讼临沧”平台帮助外出务工人员解决问题的情况较为常见。“此前一名省外务工村民讨薪,我们通过远程连线组织调解,3天就帮他追回了工资。”勐撒中心法庭干警林梦诗说。
今年以来,超过1100件纠纷在“无讼临沧”平台成功化解。而自2022年6月上线以来,该平台累计受理矛盾纠纷1.49万件,调结1.26万件。
延伸末梢 “自然村长”排忧解纷
除了对线上平台的充分利用,勐撒中心法庭在线下亦有解纷“法宝”。成立于2023年的“老铁工作室”就设立在勐撒中心法庭院内,这个由当地人民调解员张忠明的昵称命名的工作室,利用张忠明熟悉当地风俗文化、深得当地人信赖的优势,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老铁工作室”还常态对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开展培训,2025年至今,工作室共组织开展调解业务培训10次,涵盖800人次。

“老铁工作室”工作现场(资料图)。新华网发(勐撒中心法庭 供图)
在勐撒,839名网格员和26名“自然村长”,像移动的“摄像头”一样,及时发现并上报矛盾苗头,发挥了基层治理的“前哨站”作用。“自然村长”是临沧市2024年8月起推行的治理机制:按片区选派机关干部直插一线全覆盖,每个片区派驻1名“自然村长”,承担“担任片区总网格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主动排查化解矛盾、优化提升人居环境”5项职责任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现在,临沧市有超过2400名“自然村长”深入田间地头,成为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
涉及60多户农户、时间长达10年的机耕路纠纷,涉及100多户农户、跨越8年的集体土地纠纷,公共道路排水沟被村民建房堵塞6年的问题……2024年8月,“自然村长”徐雄声初到永德县德党镇户乃社区,就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
徐雄声说,他汇总群众建议,分析问题症结,研究解决方案,并通过将利益关系人请到现场平等商议的方式,最终成功化解以上矛盾。
2024年8月以来,永德县344名“自然村长”共收集民生问题2006个,办理“暖心事”1639件次,调处纠纷3419起,成功率达87%。
发挥特色 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除了“自然村长”机制,临沧市各地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了“布朗哨兵”“置客老总”“茶山卫士”“临沧义警”等群防群治队,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
“我们不再只是社会治理的旁观者,而变成了社会治理参与者。”临翔区玉龙社区义警李有帅说,玉龙社区义警巡逻队实现了社区26栋高层、34个单元及周边149户商户、2所幼儿园重点区域全覆盖。临沧市公安局临翔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6月该义警队组建以来,玉龙社区日常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5%。
永德县德党镇成立“银发服务队”,吸纳17个“银发法官”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开展普法活动。2019年退休的孟晋竹曾在永德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室工作,2021年加入“银发服务队”。“社区里家庭纠纷比较多,通过普法和调解可以消除很多潜在问题。”孟晋竹说。

永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10月22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临沧市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治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精准投放,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临沧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拥军表示,通过各级综治中心的建设与优化,临沧市紧扣“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核心目标,让四级综治中心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阵地”。目前,临沧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已完成规范化建设,转入标准化、实体化运行新阶段。
未来,临沧市将以更高标准深化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实体化运行,持续织密民生服务网、筑牢平安防护墙,全力把综治中心打造成群众“信得过、找得到、解难题”的解纷“终点站”,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书写更具温度与力量的“临沧样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