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景谷镇的田间地头,一场与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截然不同的种植画卷正徐徐展开。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滴灌带在田间织网,智慧农业的“新质生产力”在这里迸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滴灌”,魔芋辣椒小金豆的“私人订制”
在景谷镇文杏村连片的魔芋和云盘村的辣椒和小金豆种植基地里,传统的“大水漫灌”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黑色的滴灌带,如同“毛细血管”,精准地铺设于作物根部。
“这可不仅仅是浇水,还是给它们‘喂饭’。”当地一位种植大户欣喜地介绍。通过这套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农户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将水分和肥料精准、均匀地输送到每一株作物面前。这不仅节约了高达50%的水资源和30%的肥料,更让魔芋个头更匀称、辣椒更红火、小金豆更饱满,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飞跃,产量和品质双双提升。

“空中施肥”,农业管理迈入“飞行时代”
远处的生姜、玉米地中,传来了无人机引擎的嗡鸣声。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正沿着预设航线自主飞行,向下喷出均匀细密的雾状肥料。
对于地形起伏的山地而言,人工施肥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保证均匀。无人机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精准施肥作业,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并且能做到精准控制用量,避免浪费和过度施肥,确保了生姜的天然品质。

“智能喷灌”,滇黄精育苗的“温床”呵护
在文山村现代化的滇黄精育苗基地,智能化喷灌系统则是这里的主角。当传感器感知到苗床湿度不足时,系统便会自动开启,多个喷头同时工作,形成一场细密、均匀的“人工春雨”,温柔地滋润着每一株珍稀的药苗。
滇黄精育苗对水分的要求极为苛刻,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出苗率。智能喷灌系统实现了对水分的人性化、精细化管控,为种苗创造了最理想的生长环境,显著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和整齐度,为这一珍贵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地面的滴灌到空中的无人机,再到育苗基地的智能喷灌,景谷镇正以科技为笔,以大地为纸,绘制出一幅“天、地、人”协同作业的现代化智慧农业图景。(记者 高玥 景谷县融媒体中心 俞泽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