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云南省推进“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主题活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举行。现场宣读了“兴滇润边”五大行动计划,发布“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主题Logo,同时启动“兴滇润边幸福云”计划,推动“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活动现场(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活动成果助推文明实践带建设走深走实
今年3月,云南省创新启动“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三年行动(2025—2027年),全力打造具有中国元素、云南特色、辐射周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
活动上,“兴滇润边”五大行动计划发布,根据计划,云南省将实施“国门宣讲”灯塔行动、“精准送达”共建行动、“文艺赋美”助力行动、“文化惠民”提质行动、“星火相传”赋能行动,从思想引领到资源下沉,从文艺滋养到品牌提质,再到人才赋能,为“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三年行动提供实施路径。

“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主题Logo发布(11月4日摄)。新华网发
当天正式发布的“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主题Logo以中国云南边境地形为轮廓,融入云南特色的亚洲象、绿孔雀等元素,生动展现云南374个边境村落筑就的不同文化,在云南边境这条纽带中交融生长,在发展道路上共同编织幸福经纬的故事。
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文明办主任彭斌表示,一年来,云南省围绕“兴滇”发展任务和“润边”特殊使命,扎实推进建设,成绩可喜、亮点颇多。西双版纳州打造“千里边疆文明实践廊带”,让边陲小寨蜕变为边境幸福村;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打造“边关木兰”实践品牌,推动在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把丰富边民精神生活纳入边境幸福村建设重要内容,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将文明实践融入绿美交通、农村公路提升,云南大学与腾冲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结对共建等等。
主题分享讲述文明实践故事
本次活动还以主题分享的形式,多角度呈现了云南各地以文明实践助推边疆地区产业发展、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显著成效,以及跨越国界的文明实践故事。
腾冲市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赵家清讲述司莫拉佤族村如何用文明实践助力产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振兴的故事。他分享道:“以前村民卖农特产,零敲碎打。现在,我们依托佤族特色和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文旅’融合,不仅促进了村民就近就业,还带动了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发展。”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补蚌村文明实践站站长罗永才介绍:“我们把会龙、补蚌、哈腊三个村寨‘圈’成一个‘文明实践聚合圈’,通过普及文明习惯,推行‘文明银行’积分制,划分志愿服务网格等举措,全体村民一起清垃圾、改户厕、种花果,村子越来越干净漂亮,村民的文明习惯逐步养成。”
“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不仅连接省内,更辐射周边。越南籍文明实践志愿者黄秋娴谈道:“沿着滇越铁路,我来云南留学,成为一名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活动,我们向中国朋友展示越南的奥黛、水上木偶戏;也把中国的书法、茶道介绍给更多在云南的越南同胞。路通了,心就通;文化互鉴了,友谊就深了。”
活动当天还启动了“兴滇润边幸福云”计划;云南省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签订共建协议;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与老挝驻昆明总领事馆达成中老文化之路合作意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