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初散,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岳坪村的中药材基地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海拔近3000米的高山梯田间,连片党参苗郁郁葱葱。
“这批党参苗长得特别好,根须发达,苗壮叶绿。”巧家一种植公司负责人窦孝欢拔起一株党参苗,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我们育苗260亩,去年移栽的500亩长势比预期还要好。”

群众在党参基地务工(2025年10月30日摄)。
立足山高坡陡、土地分散的现状,东坪镇通过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摸清5000多亩低效土地资源,并组织外出考察和邀请专家实地调研,结合本地高海拔、温差大等自然条件,确定发展党参、黄精、贝母等中药材产业。通过“外引内育”,成功引进多家农业科技公司,同时培育本地企业,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30亩,其中党参种植500亩,预计2025年12月扩种至2000亩。
“发展产业,最终目的是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岳坪村党总支书记李启发说。
村民们也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基地务工的村民高顺珍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从家到基地就十来分钟,一天能挣一百块,还能学到种药材的技术。”她一边麻利地分拣着种苗,一边乐呵呵地说。据了解,自中药材基地建立以来,已累计带动3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累计用工1.3万余人次,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30万元。

采收的中药材黄精(2025年10月30日摄)。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中药材产业关键环节,按照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持续优化中药材种植品类,扩大规模,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并加快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伸。通过补强薄弱环节、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初加工,提升产业韧性与产品附加值,更好地融入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对于中药材产业的下一步发展,东坪镇副镇长杨玉祥介绍。(魏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