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与基层治理双轮驱动下,老旧小区如何实现“逆生长”?近年来,昆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白云社区的新迎小区十二组团通过“党建引领+空间重构+治理创新”的组合拳,交出了一份从“拥堵割裂”到“开放宜居”、从“陌生疏离”到“邻里和谐”的答卷。
该小区建于1996年,共有364户1092人,老龄化与租住率“双高”特征显著。改造前,小区被数道大门和栅栏分割为五个独立庭院,导致党组织引领不足、资源配置失衡、邻里关系淡漠、物业服务滞后等问题长期难解。对此,社区党委在深入调研走访听取意见后,决定先从拆除“分裂院墙”开始。

升级改造后的小区街道(资料图)。
在开墙并院过程中,小区党支部主动联系施工方、物业和居民,搭建沟通平台,成功化解改造方案分歧、施工扰民等矛盾。支部委员主动认领任务,深入居民家中解读政策。党员们积极带头,协助开展民意征集、矛盾调解工作,以实际行动带动居民参与治理。
同时,小区以开墙并院为契机,整合政府、社会多方资源,依托老旧小区微改造政策,整治小区主干道,拆除庭院“墙中墙”,完善基础设施。物业主动出资20万元参与改造,承担智慧门禁、摄像头安装等项目。通过对零散空间与闲置设施“打包升级”,将废弃竹林改造为“运动+休闲”多功能区,闲置景观改建为兼具养老托育与议事功能的“初心亭”,让有限空间发挥多重价值。

小区居民议事协商会议(资料图)。
改造过程中,小区还创新组建居民自治合伙人团队,构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居民(含租户)”四方议事机制。特别邀请租户代表参与停车管理、居民公约制定等工作,形成“人人都是参与者”的良好氛围。通过“特色邻里节”系列活动,累计开展春节送春联、端午包粽子等活动,有效拉近邻里关系。依托自治合伙人团队建立“需求收集—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完整链条,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机制解决民生问题56件,响应效率提升65%。
通过综合治理,老小区换新颜:拆除6处围墙,新增500平方米公共活动空间,停车位从80个增至100个;邻里相识率从40%提升至85%;物业费收缴率从86%提升至97%,服务满意度达95%。小区还建立了“意见收集、协商讨论、投票通过、公示生效”的四步协商议事法,居民共同制定的《十二组团居民公约》,让“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实现了“空间互通、服务畅通、情感沟通”的深度融合。(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