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以优质营商环境为“引力场”,凭招商引资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投资10.97亿元的农夫山泉项目成“招大引强”标杆,彰显“软环境筑沃土、优服务引龙头”成效,以全链条服务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精准画像锚定方向,筑牢招商策源根基
东川区打破“大水漫灌”式招商困局,建立“资源摸排—产业匹配—项目策划”全流程策源机制,为精准招商夯实基础。东川区自然资源局联合昆明市东川区农业农村局、昆明市东川区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全面盘点全区资源,梳理出粮经轮作及育种用地近3000亩、高品质果蔬园地约3500亩,重点标注轿子雪山优质水源这一核心禀赋。
依托该资源,东川区紧扣全市“8+N”重点产业链规划,精准策划“天然饮用水开发利用项目”,形成包含水源勘测数据、产业配套规划、合规性评估报告的专项方案,确保项目策划贴合市场需求与政策导向。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引荐农夫山泉后,东川区政府组建专业团队,携“出水口涌水量、水质标准”等12项核心数据及《招商引资服务手册》中用地保障、要素供给等标准化支持条款主动对接,以“资源画像+服务适配”模式精准回应企业对原料稳定性、开发合规性的关切,奠定合作基础。
高位联动凝聚合力,破解招商对接梗阻
东川区将农夫山泉项目纳入区级重点招商清单,建立“领导挂帅、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以高位推动破解对接难题。东川区委书记、区长多次带队赴企业总部洽谈,借助省、市招商平台及“以商招商”活动全方位诠释资源优势与转型决心,“一把手”招商模式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合作诚意。
针对企业实地勘探需求,东川区跨部门协同发力:东川区自然资源局提前完成水源地勘测定界,昆明市生态环境局东川分局详解环保政策及准入标准;昆明市东川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联合昆明市东川区发展和改革局、昆明市东川区统计局等部门专项测算投资回报周期、市场辐射范围等关键指标,用详实数据给出明确答复。同时,东川区推行政策兑现“清单化管理”、服务保障“全流程跟踪”,以“领导带头+专业跟进+全程陪伴”模式打通合作对接“最后一公里”。
全链服务筑牢支撑,加速项目落地见效
项目签约只是起点,落地见效才是关键。东川区以农夫山泉项目为试点,融合“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与政务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准入环节启用“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昆明市东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昆明市东川区税务局等部门协同发力,1个工作日办结公司注册、税务备案等流程。建设阶段,专项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会,实时响应企业诉求。人社部门深入乡镇定向招聘,联合职成教开展技能培训,破解用工缺口;招商部门精准对接纸箱包装等企业,完善本地配套体系。这种“提前介入、全程代办、精准响应”的服务,践行了“打造懂产业、懂企业、能干事的招商队伍”的工作要求。
链式招商激活生态,放大招商辐射效应
东川区以农夫山泉为链主企业,启动产业链靶向招商,将招商视野从单个项目拓展至产业生态构建,重点对接纸箱包装、物流运输企业完善配套。此举与产业转型布局深度契合,农业领域已成功引进云南春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中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种业与果蔬种植;工业领域落地中科翔睿(云南)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型再生包装材料、云南华芯磁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7000吨软磁铁氧体磁芯等产业项目;新能源领域积极推进毛坝子光伏发电等项目。2025年以来,全区累计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0余亿元,农夫山泉项目的示范效应持续释放。
农夫山泉项目稳步建设,配套项目陆续签约。东川区以多元举措推动资源优势转化,未来将持续发力资源经济,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