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3 17:26:36
来源:安宁市融媒体中心

云南安宁:“钢铁之城”焕新颜 旅居胜地展新姿

字体:

  三十载螳川奔流,一座城焕新蝶变。1995年撤县设市至今,云南省安宁市用30年的深耕,完成了从“钢铁磷盐之都”到“温泉文旅胜地”的华丽转身。文旅总规模突破4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1400万人次的数字背后,不仅是产业结构的深刻重塑,更是城市气质的温柔蜕变。这里既有工业遗产的硬核记忆,也有温泉禅意的诗意栖居,更有百姓共享文旅红利的幸福日常,生动诠释着“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安宁篇章。

  破茧:工业重镇的文旅觉醒

  1995年,安宁撤县设市,开启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征程。这一历史性转折,为这座以钢铁、磷盐化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个新命题逐渐浮现:如何让这座“钢铁之城”拥有与之匹配的文化气质?这成为当时众多文化工作者心头的共同课题。正是这份对文化建设的迫切期望,推动着安宁积极探索前行。

东湖公园(资料图)。

  文化的种子早已埋下。1993年,一座建筑面积达6898平方米的图书馆在安宁拔地而起。五年后,ILAS电脑管理系统在此投入使用,安宁的文化事业率先迈出数字化、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真正的突破发生在2001年。这一年,首届“金色螳川之旅”大型旅游文化活动成功推出,向外界展示了安宁作为工业城市所蕴含的独特田园魅力,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前来体验。这一变化如同一缕春风,唤醒了沉睡已久的螳螂川,为后续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品牌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融合:温泉之城的匠心独运

  进入新世纪,安宁在产业转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旅密码—— 温泉。这颗深藏于螳川宝地的天然明珠,历经匠心打造,逐渐成为安宁闪亮的城市名片与强劲的产业引擎。

  “国家卫生镇”“中国温泉金汤奖”等系列荣誉,不仅铭刻下温泉产业的发展足迹,更见证了这座工业城市向旅游胜地转型的坚定决心。

油菜花海(资料图)。

  安宁并未止步于单纯的温泉开发,而是主动探索“温泉+文化”的深度融合模式:将温泉摩崖石刻群的历史韵味、曹溪寺的禅意文化与温泉养生体验完美结合,让游客在泡汤之余,既能聆听历史的回响,又能感受文化的温度。这种独特的文化体验,使安宁温泉从单纯的休闲场所,升华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安宁的温泉企业各具特色,有的依托森林资源打造生态温泉,有的结合现代科技提供智能康养服务,有的保留传统特色营造复古体验,共同构建起多元化、高品质的温泉产业体系。

  温泉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促进了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更重塑了安宁的城市形象。从机声隆隆的工业重镇,到声名远播的温泉之城,安宁凭借一泓清泉,绘就了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的精彩篇章。

  提质:全域旅游的安宁实践

  “十三五”期间,安宁文旅产业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安宁将整座城市当作一个大景区精雕细琢,推动旅游业从“点状分布”向“全域融合”转型。

  新县八公路、南环公路建成通车,安富路、沿川路、宁湖路、珍泉路变身风景廊道,春日樱花绚烂、夏季蓝花楹绽放、秋日银杏铺金、冬日绿意盎然。这一条条四季皆景的景观大道,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靓丽风景线。与此同时,规范、清晰的旅游交通指示牌,实现了从高速出口、城市主次干道到偏远乡村小道的全域覆盖,切实保障游客 “快进慢游,畅行无阻”,安宁旅游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升级。

  安宁全面提升服务设施品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在全市新建及改造旅游厕所39座;同时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的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与观景台,共同构筑起人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保障体系。

  这场全方位的提质实践,成效直接体现在亮眼数据中。2018年,安宁累计接待游客986.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69亿元,两项指标同比分别增长 38.05%、37.14%。这组数据清晰表明,安宁旅游市场规模实现快速扩张,产业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智慧文旅的先行探索

  “十四五”期间,安宁在智慧文旅领域展开一系列前瞻性探索与实践,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新驱动,重塑文旅产业新生态。

  2020年底,安宁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全面建成,11个分馆与50个基层服务点共同织就覆盖城乡的公共阅读网络,实现资源互联互通与共享。不仅如此,智慧导览、线上预约、VR沉浸体验等新技术逐步应用于各大景区,游客只需一部手机,即可畅享“一键游安宁”的智慧服务体验。

  2023年,昆明网球公开赛成功升级为ITF国际网球巡回赛,成为亚洲高级别红土网球赛事。赛事吸引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参赛,进一步提升了安宁文旅赛事品牌的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

  通过深化“文旅+”模式的实践,安宁不断打破产业边界,激活发展新潜能:与工业遗产结合,创新推出“昆钢工业遗址文化游”,让昔日的“钢铁巨龙”蜕变为文旅新地标;与现代农业融合,精心打造八街玫瑰山谷、禄脿葡萄采摘园等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增值;与康养服务嫁接,开发出“温泉+康养”“温泉+禅修”等特色健康产品,持续提升服务附加值。

  惠民:文旅发展的初心回归

  三十年来,安宁文旅发展的轨迹,始终围绕一条清晰主线——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于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塑造着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深刻改变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遍布城乡的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及智慧图书馆体系,共同构建起“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有效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鸟瞰安宁(资料图)。

  文旅产业的兴旺,为老百姓铺就致富路。通过A级景区村庄创建、等级旅游民宿评定、文旅节庆赛事举办、新业态农文旅产品培育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激活乡村资源,推动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全市品牌创建硕果累累,对外影响力持续扩大。温泉旅游度假区升级为云南省级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实现从无到有、从低A到高A级的跨越,青龙峡、玉龙湾景区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获评国家AAA级景区;同时培育创建出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特色村、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

  夜幕降临,螳螂川畔灯火璀璨。市民在人民广场载歌载舞,游客在温泉度假区放松身心,运动员在球场上挥洒汗水……不同场景共同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魅力,深刻诠释了文旅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涵。

  三十年砥砺奋进,安宁用实践生动诠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之道。从机声隆隆的工业重镇,到近悦远来的旅居胜地,这条转型之路,安宁走得坚定而从容。

  面向未来,安宁正执笔书写新的篇章,一个“温泉康养胜地、文旅魅力名城”的全新故事,正在螳川大地上徐徐展开,而故事的主角,正是这座城市的每一位百姓。(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