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立足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深入践行“以旅促融”理念,将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紧密融合,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同发展中绚丽绽放。
游客到威信县参加长街宴活动(10月8日摄)。
威信县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抓手,深挖文化内涵,构筑起“红、彩、绿”三色交融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红”是底色,扎西会议旧址、扎西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标语馆等红色资源,铸就了“红色研学+”品牌;“彩”是亮色,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节日活动,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绿”是基色,揽胜红城大屏上旅游景区、崖上石寨等生态景观,提供了休闲康养佳处。这一格局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了广阔平台,奠定了共融发展的坚实基础。
游客学习苗族蜡染(9月24日摄)。
威信县同时以文旅活动为纽带,积极推动各民族情感互通、文化互鉴。威信县定期举办民族节庆活动,邀请各族群众共舞共乐;打造的石榴籽广场、非遗课堂,支持群众展示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民族文化进景区”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多元文化魅力;通过打造特色小吃街、举办“十大名小吃”评选、非遗美食争霸赛等活动,让威信烙锅、苗家手打糍粑等美食成为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共品一桌菜,共话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乡村振兴主题活动现场(资料图)。
此外,威信县还精心串联水田社区湾子苗寨、扎西镇庄子上等点位,推出“扎西会议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研学团队在此可沉浸式体验红军餐、亲手制作苗家手打糍粑、参与篝火晚会、学习苗族蜡染。2025年以来,全县已接待主题研学团队82期2.89万人次,带动5000余名各族群众参与文旅服务就业,实现文化传情、产业增收与团结增效的多元价值。
各族群众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资料图)。
威信县通过“旅游+就业”“旅游+产业”等模式,鼓励群众开设民族特色民宿、餐馆,销售手工艺品。在水田镇龙洞村,当地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大力发展旅居产业,至2024年底,弯头村民小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突破2万元。
未来,威信县将继续深化“文旅+民族团结”发展模式,让文旅产业成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重要载体,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完)(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