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0 18:16:19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国家科技特派团精准助力 丽江宁蒗功能作物产业融合提质

字体:

  10月15日至10月18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科技特派团(以下简称“宁蒗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曾亚文,带领团队成员及杰出青年科学家一行5人,到丽江市宁蒗县开展以大麦青稞为主的功能作物种养产业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为当地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大麦控草养畜禽 生态模式显优势

  16日,宁蒗县科技特派团到红桥镇大梨树村千亩种养一体化示范基地及新营盘乡苹果基地开展调研。该基地于7月5日播种云饲麦10号、云稞5号品种共计150亩,预计亩产100至350千克,计划11月上旬收籽后利用地块进行牛羊放养。针对当地低产问题,曾亚文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将播种期调整至6月中下旬,通过增加大麦及青稞播种量抑制杂草生长以提升产量;采用大麦与苕子混播模式,生产高蛋白饲料的同时改善土壤肥力。

专家团队对红桥镇大梨树村7月5日播种的150亩大麦及其青稞进行采收指导(10月16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针对当地小黄牛养殖产业,宁蒗县科技特派团结合高海拔气候特点优化养殖模式。5月至10月,小黄牛在海拔3200多米的区域自然放养,形成“以天然药草为食、饮用山涧泉水、日出登山觅食、夜宿林间草地、电子系统跟踪、隔月回舍补盐”的独特养殖体系;11月至次年4月转为舍饲,利用6月中下旬播种至10月下旬收获籽粒后的燕麦、大麦及青稞田块残留秆草进行放养,并辅以夜间入圈补饲,同时通过光伏发电带动水培大麦苗生产,保障冬季牛羊饲料供应。

  据悉,宁蒗县人民政府计划2026年修建一条长7公里、连接泸沽湖与示范基地的公路,构建“麦类绿色生产+小黄牛黑绵羊养殖+夏秋放养+冬春舍饲+苗草生产+生态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助力宁蒗县打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种养加旅”产业融合基地。针对新营盘乡马家坪村(海拔2773米)果园杂草过多、鸡鹅适口性差的问题,曾亚文提出“在苹果园适时种植大麦抑制杂草,同时改善鸡鹅适口性”的解决方案,类比稻田养鱼模式,实现效益倍增。

新营盘乡马家坪村2773米海拔苹果园(10月16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功能作物促融合 多元发展兴乡村

  10月17日,宁蒗县科技特派团到永宁镇、大兴镇功能食品作物示范基地开展调研。永宁镇为优质当归生产基地,当地采用马铃薯与当归轮作模式种植当归700多亩。调研发现,5月15日移栽的当归苗长势优于3月1日播种的植株。针对当地产量制约因素,宁蒗县科技特派团提出采用无人机喷施防冻剂提升产量、通过疏通改造沟道降低地下水位、在淹水地块发展茭白产业等解决方案。针对当地1000多亩萝卜因收购价仅0.3元/千克导致采收效益低的问题,宁蒗县科技特派团建议将其用作绿肥。

  在大兴镇官地坝村,当地以永宁大白谷为主的万亩高原红米种植基地及以云粳37为主、云功米8号为辅的水稻种植基地,通过推广“稻田养鱼、绿色防控、机械作业、苕麦混播”等技术取得显著效益。宁蒗县科技特派团为当地红米线、饵块、青稞米线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并通过GCMS检测24种功能米线的相关数据;种植黑大麦云功麦2号收获金色秸秆用于编织,可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种养产业强辐射 科技赋能共发展

  宁蒗县科技特派团组织宁蒗县6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及4家县级龙头企业等20家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共建。2023年至2024年,宁蒗县科技特派团免费提供10多吨大麦种子,以拉伯乡田坝村为核心开展试种,推广大麦(云饲麦10号、云啤15号)与工业辣椒(宏绿5号、咕喽1号)轮作技术。在该技术支撑下,田坝村工业辣椒种植面积由2024年的300亩扩大至2025年的1499.5亩。据拉伯乡相关负责人介绍,采用该轮作模式,每亩大麦产量500多千克,产值1250元,与工业辣椒9000元产值合计可达1万元以上。

  调研期间,宁蒗县科技特派团为宁蒗县步鹏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宁蒗县小凉山畜禽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大麦良种,指导其利用大麦苗、籽粒及秸秆开展羊鸡养殖;为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70千克云啤18号种子,支持其试种8亩用于麦浪观赏项目。此外,宁蒗县科技特派团采集苹果、当归、萝卜、茭白、红米及优质米等10个样品,通过GCMS检测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为当地功能食品作物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