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10/20 18:16:12
来源:大理发布

这套“组合拳”下来,今后大理的出行更便捷

字体: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大理“停车难、交通堵”逐渐成为影响市民生活和游客体验的民生痛点。在大理提出的《新时代大理州城市文明提升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中,将“文明交通提升行动”列为重点,持续推进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治理实践。

  交通治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它彰显着治理智慧,更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打开‘大理停车’小程序,实时显示停车场还剩多少个车位,跟着导航过来很方便。”10月3日,从四川自驾来的王先生一家顺利停好车,步行前往古城景区。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大理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4.81万人次,进出大理的自驾车总量达98.3万辆次。除了人车流量“一马当先”的大理古城,双廊喜洲及其他县份也在承接着巨大的客流量。

  为缓解交通压力,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和居民生活质量,大理市文旅、交管、运政等部门联合启动了对214国道(大凤路)大理古城段交通管理措施,在旅游大巴、中巴、商务车的上下客点桃溪雅苑西侧停车场,还设置有往返大理古城的观光车,提供接驳服务,游客下车后可直接在停车场搭乘观光车前往古城核心区域,实现“停车即接驳”的无缝出行体验。

  除了节假日,平日里的大理,也经常会面临部分路段拥堵,上下班高峰及周末“潮汐”现象突出的特点。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目前大理市机动车保有量34万辆,外地车长期在大理的有近20万辆,而每天在大理市内通勤的车辆超过90万辆次,此外还有超过15万辆的电动自行车,但大理市近年来的道路几乎没有增加,由于路网结构受限,东西向道路多、南北向贯通道路少,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引发常态化拥堵。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道路不可避免地占道施工,都对大理停车和行车产生着巨大影响。

  往大了说,这些确实也是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发展必然带来的一些结果。为了治理好交通这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大理近些年一直在开展各项工作。

  数据显示,大理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30万辆,而主城区停车泊位仅5万个,“车位数量远远不足”,是“停车难”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基于现有条件,面对“停车难”,大理拿出治理“组合拳”,既增加车位供给,又把服务提上来,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25年4月,三月街民族街期间车流状况。马雯 摄

  2018

  奠定基础:制定《停车场建设专项规划》,以网格化方式锁定8万多个车位的建设目标,实现量化管理。

董孟良 摄

  2019

  规范:新增1.1万个道路泊位,推出“大理智行”小程序,实现查位、预约、支付一体化,违停率下降42%。

  2020

  调价:实施分时分类收费策略,如古城“限时免费+错峰收费”,夜间利用率提升22%,同步将充电桩配建纳入规章。

  2021

  2021-2022年补缺:如改造136个老旧小区,新增2847个泊位,提升居民满意度。

  2023

  智慧升级:建成覆盖1.6万余个车位的智慧平台,通过安装地磁和“一位一码”等设施设备,实现对停车位的精准管理。价格下调:一类区(主要是大理古城)白天5元/30min、夜间封顶10元,较2022年下降30至50% 。

赵正银 摄

  2024

  价格规范:下调古城区域停车费,推出市民优惠套餐,并通过联合执法打击乱收费,投诉量下降。

熊志明 摄

  除了以上这些举措,大理还同步开展了许多工作,大家能够了解到,大理一直在探索更好地解决停车难和拥堵问题,逐步构建“规划—建设—信息化—价格—监管—共享”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利用各种手段疏导和改善交通状况。

  2025年,大理州进一步推动动态治理与区域协同:

  推进“全州一个停车场”框架:政企配合形成合力,高水平建设智慧停车系统。

  通过“苍洱云停”小程序,集成车位智能推荐、室内外精准导航、无感支付等多项功能,有效降低用户寻位时间。

  大理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大理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年)批前公示。

图源 工业级5G创新应用(大理)研究院

  截至8月底,全州北斗终端安装量突破6.51万台套,其中,通信基站完成2.78万台套,共享出行完成1.89万台套,智慧城市完成7458台套,交通领域安装4655台套,公安领域完成4555台套,大理州北斗应用的基础不断夯实。

治理典型↓

  苍洱大道综合整治

  处理占道经营、车辆违停、非机动车逆行等现象。

  “苍洱大会战”

  拖移违停车辆325辆,暂扣“小黄车”500余辆;

  取缔占道经营4804起,清理超店面经营2441起;

  古城玉洱路中央隔离、大凤路感通路口车道优化,通行效率提升。

  大理古城

  禁止私人电瓶车进入,并开通官方接驳线路,特殊车辆需审批。电动车乱停乱放、人车冲突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集中整治后的文献路 赵志伟 摄

  推进停车位增加:

图源“昆明铁路”微信公众号

  大理火车站配套停车场(154个车位,差异化收费)。

  大理州人民医院人民南路医疗核心区停车场负一层面向社会开放486个车位(优先满足患者)。

  中交智慧停车旅居双廊服务中心(300车位+房车营地+充电驿站,2026年投用)。

整治过程中

大理不断推进创新执法↓

  “7分服务、2分管理、1分处罚”模式:在古城整治中,大理州推行“7分服务、2分管理、1分处罚”模式,注重以劝导和服务为先,引导商户规范经营;对流动商贩占用公共空间等问题及时劝离,同时加大对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查处力度。

图源:“大理交警”微信公众号

  执法温情化:交管部门在整治期间紧急护送危重病人13次,为5名走失儿童找到家人,接受游客咨询520余人次,收到锦旗4面、感谢电话27通。

大理古城 马雯 摄

通过以上系列措施

可以看出

大理并非“头痛医头”

而是系统性的↓

  建设有章法:停车场建设与智慧管理、交通组织同步推进,实现科学布局、动态调度。

  治理有温度:在严管违停的同时,大力提供绿色出行替代方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

  科技有力量:借助信息化平台和智慧建设,让数据多流动、让群众少拥堵。

  目标有方向:所有努力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保护洱海与古城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守护居民安宁。

董孟良 摄

截至2025年8月

大理市公共及专用泊位总量已达13万个

智慧平台接入车位超6500个

违停率较2018年下降65%

这一成果得益于政府、企业与市民的协作

物理泊位终有上限

但文明没有终点

在此,我们也呼吁大家携手共进

让“有序停”

能在未来某天

成为大理最亮眼的新名片

  作为市民游客,我们可以选择:文明停车、主动缴费,优先选择绿色出行。凡事多为他人想一步,也是为自己行方便。

  其实,来大理最优的出行方式是——公交、骑行或步行。

杨继培 摄

  骑着车环游洱海,或许才是深度体验大理美好生活的最好方式,看着蓝天白云,吹着自然海风,收获沿途的风景和人文,感受这里的丰富多彩,骑累了,就下车,去和这里的人们聊聊天,这样的生活,是多么惬意美好。

作为游客或市民

我们能为大理交通文明做些什么?

马雯 摄

  出行前,用APP查好路线和停车位,做个“规划大师”;如果你是自驾来大理,礼让斑马线,做个“礼仪标兵”;车入位、顺向停、不占道,做个“停车模范”;短距离优先选择步行或骑行,做个“绿色先锋”;遇到不文明行为,在保障自身安全前提下可善意提醒或正确投诉,做个“文明监督员”。

从“停车难”到“智慧停”

“小助手”来帮忙

可以使用上文提到过的

这两个小程序/APP↓

出门前实时查看目的地周围

停车场空位、数量、价格

还能一键导航

告别“绕圈圈”烦恼

  遇到出租车不打表、乱要价,记住车牌号、时间地点、司机信息,拨打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投诉,相关部门查实后会严肃处理。

资料图

让“诗和远方”不再堵在路上

大理的畅通与文明

离不开你的支持与行动!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