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石斛花、盆景都是村民亲手栽培打理的,价格实惠、成活率高,请网友放心下单……”近日,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横山村的直播间里,一盆盆石斛花卉正通过手机屏幕“走”向全国。这个由返乡创业青年蒋德凡创办的“村播”基地,今年前8个月直播销售额超3000万元,吸纳覆盖种植、加工、包装等领域的当地群众就近就业280余人。
近年来,云南省出台《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返乡创业做电商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保山市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创业,依托当地的农特产品、咖啡、文旅等优势资源,将发展农村直播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如今,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推广的“数字新农人”正茁壮成长。
目前,龙陵县培育直播电商团队338个,带动相关从业人员5000余人,网络销售特色农产品120多种。2025年上半年,龙陵县实现电商交易额13.35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8亿元。
主播正在介绍石斛花卉(10月13日摄)。
聚焦技能培训 打造电商发展“生力军”
今年51岁的村民杨丽仙是当地发展乡村电子商务的受益者。如今,她和搭档陈唯贵已成为龙陵县杨梅山村播学院的主播,日销售额达数万元。
龙陵县整合多部门资源,创新“7天理论+14天实战”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在云南省人社厅的指导下引入社会资源建立专业电商培训学校,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用企业当“练兵场”,在田间地头开“实战课”。今年以来,龙陵县依托本地企业建立“村播学院”,累计培训3000余人,带动转化200余名直播从业者,一批懂手机、会吆喝、接地气的“数字新农人”成为创新增收的“生力军”。
直播农特产品直播(10月17日摄)。
位于保山市隆阳区的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与保山中等专业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实习见习基地,累计培养具备咖啡产业认知、基础电商技能的学生100余人次。同时,园区还建立“长期驻留+旅居体验”双轨人才吸引模式,已聚集咖啡研发、文旅策划等领域人才20余名,可为电商直播提供内容策划、产品研发等智力支持。
2022年以来,保山市开展电子商务师、网络创业培训、乡村电子商务培训等专项培训1.43万人次,累计投入培训资金2000余万元,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092人,为“村播”发展注入了人才动力。
村民正在介绍花椒树苗(10月14日摄)。
助力返乡创业 政策扶持推动山货“上云端”
返乡创业青年蒋德凡是龙陵县平达乡平安村人,看着父母种植的石斛花卉卖不出去,便尝试通过直播销售石斛花。创业初期,由于资金短缺,人社部门为蒋德凡提供了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平达乡政府无偿建设了直播基地和种植大棚。
如今,蒋德凡成立了龙陵非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以横山村为中心的“1个总部+N个乡镇直播中心”,将石斛花、干石斛、茯苓、野生菌、山核桃等120多种农产品搬上“直播货架”。
老师正在教授直播理论(10月17日摄)。
同样在龙陵县,“90后”大学生创业者李年兴,看到家乡发展日新月异,选择回到家乡龙陵县投身石斛花卉产业。创业2年来,由个人到组建直播团队,李年兴探索出“直播间建在基地、收益大家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模式,目前已带动1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成为远近闻名的“石斛哥”。
针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及引进人才等重点群体,保山市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支持,落实一次性扩岗补助、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扶持政策,通过创业培训、职业指导和平台对接,引导就业创业项目和群体融入直播电商新业态。
目前,保山市建成家门口务工车间202个,其中在库电商企业26户、吸纳就业2500余人。今年以来,保山市创业贷款扶持创业2555人、发放贷款5.9亿元,其中扶持电商创业128人。
主播正在介绍云南咖啡(10月15日摄)。
深耕特色产业 拓宽群众就业“致富路”
位于隆阳区的“世外乡村・高黎贡勐赫小镇”立足潞江坝生态、文化、农业资源优势,创新探索“直播+文旅+就业创业”发展路径,将直播镜头对准田园风光、非遗与特色农产品,今年已累计开展直播920场,直接带动线上文旅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30%。
同时,高黎贡国际精品咖啡文化园聚焦咖啡主题,通过电商直播让周边5个村、2000余亩咖啡种植户共享网络发展红利,并以种植端联动,让咖啡“种得好、卖得俏”;以服务端辐射,让游客“来得多、带得多”;以技能端赋能,让群众“无技变有技、有技能增收”。目前,该文化园累计培训农户200余人次,已有30余人通过培训进入园区或周边服务业就业,实现“技能增收”。
主播正在推介当地的文旅项目(10月17日摄)。
龙陵县还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群,组建村组“电商工坊”实现降本增效、联农带农。龙陵县新农人公司以平达乡平安村寨子头小组为基础,带动整组83户300余人参与花盆制作、产品打包、基质加工等产业链群,实现户均年增收4万余元。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云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01.5亿元,增速达33.49%。从一个人、一部手机到一条产业链成熟、一地群众就业增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用实践书写着“农村天地广阔,电商大有可为”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