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走进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以下简称“红河卷烟厂”)成品库区,仿佛走进了科幻空间——智能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手、螺旋式提升机等智能设备让人目不接暇,一台台AGV导航车正在智能调度、精准配送,指挥调度中心显示屏上,智慧物流各作业环节尽收眼底,自动分拣可实现每小时最快分拣6000件产品。
工业件烟正在有序分拣出库(8月14日摄)。张伟 摄
数智赋能,铺就以“智”提“质”新通道
清晨,红河卷烟厂物流广场上,大货车司机王全林轻点手机,屏幕上的预约平台清晰显示着他的装车时段“上午10:50、3号装货口”。王全林说,以前排队几小时是常态,现在按预约时间到厂即装。
事实上,这条流畅弧线的背后,是红河卷烟厂“智远”QC小组一系列技术革新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物流供应链作为服务保障烟草行业全产业链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传统模式的痛点让人苦不堪言,仓管员日均接打电话上百通,发货通道却常闲置。车辆扎堆时,装卸耗时长达十多个小时,电力与人力在等待中空耗。
传统物流,如何破局?
红河卷烟厂物流科科长李大力介绍,智慧物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红河卷烟厂以易地技改为契机,建立了辅料、成品等国内领先的物流系统,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在于数据交互后重构了物流生态,实现了驾驶员主动预约、发货员智能审核,让物流从经验指挥转向数据驱动。
成品物流广场车辆有序装货(8月14日摄)。张伟 摄
李大力介绍,以前成品烟装车靠的是人工安排装车,现场难管理,现在实现电子围栏自动打卡考勤、GPS识别到库时间、手机App动态预约,“三箭齐发”构建了精准调度网。系统投入后,装卸时间从日均13.2小时压缩至6.1小时,发货效率跃升116%。
数据发力,让流通更“丝滑”
“辅料高架库存在闲置货位,影响库容利用率。”“下雨天,辅料在室外入库站台入库操作不方便,入库时间长,影响工作进度。”……在红河卷烟厂物流科党支部党群联席座谈会上,材料作业区的员工们掰着手指细数红河卷烟厂新辅料物流系统的“小毛病”。“吐槽大会”成了物流业务标准化攻坚战的“发令枪”。
李大力介绍,传统辅料保障存在“跨部门沟通耗时长、安全库存冗余、供应商协同难”等痛点,曾被员工戏称为“三座大山”。
针对一系列困难,物流科以QC攻关破题,系统自动抓取生产订单,联动物资科生成采购计划,供应商通过App实时查看订货需求,“被动交付”彻底转向“共同计划”。特别是“整托盘联运模式”能有效实现本地供应商按机台需求预分拣,辅料直送生产线,入库时间压缩20%。
辅料出库区AGV小车自动搬运输送辅料(8月14日摄)。张伟 摄
仓管员沈亚翔介绍,以前雨天要先把辅料拉到室内暂存,雨停了再拉到室外入库,现在省事多了,像外卖配送一样精准到“桌”。
在成品高架库前,穿梭车沿路径无声穿梭,件烟通过“身份证”信息自动分拣,每小时吞吐6000件。同时,柔性装封箱系统颠覆传统,8条生产线根据牌号自动调配装箱路径,80万箱年产能的大型工厂告别了“固定机台对应固定装箱”的桎梏,设备利用率提升30%。
工作人员在中控室查看设备运行状态(8月14日摄)。张伟 摄
“过去靠人工经验预测,常遇库存告急或积压,现在系统整合生产计划、机组需求、供应商数据,误差率降低72%,智慧物流给予了我们生产全链新体验。”在红河卷烟厂物流科员工李虹媛眼里,装上“智慧大脑”、用上机器人的现代仓储让物流变“聪明”,让流通更“丝滑”。
红河卷烟厂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红河卷烟厂勇于探索、革新突破,以数字化为刃,劈开传统供应链的沉疴壁垒,以智慧物流为“针”,串起了绿色物流的“珍珠链”,在滇南大地勾勒出一条贯通“工、商、零”的智慧物流脉络,把绿色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完)(罗楚贤 杨会国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