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烟草烟叶公司烟叶生产中心生产车间里,数据统计员李敏的身影穿梭其间。作为车间的分选统计岗,车间里每片原料的来龙去脉、每台机器的吞吐效率,都藏在她指尖敲出的数字里。
李敏对照报表录入数据(资料图)。
2005年,李敏来到分选车间,起初跟着老师傅一起对原料进行称重、取数;2007年前后,公司用上了信息系统,她成了盯取数的人;2008年,她正式成了数据统计员,这一坐,就是十几年。
近些年,公司开始使用一体化平台,生产计划刚下来,就得立刻把数录进系统,不能耽误后面的安排。“数据错了,就像衣服上的破洞,越拖越大。”李敏说,哪个笼号在系统里多出现了一次,哪个等级的原料库存对不上产出,她都能全部找出来,严谨细致成为了她工作的底色。
李敏的办公桌上,总是堆着厚厚的报表,数据U盘总是揣在兜里,谁需要数据,她随时能调出来,并且能讲清楚前因后果。李敏的细腻和温度早已沁入生产车间的每一个数据中,哪一处数据不对,李敏便能及时“把脉”,李敏总说:“原料分选就像中医配药,得把不同地方、不同等级的原料‘抓’对了,才能配出工业客户喜欢的‘方子’。我这数据,就是方子上的药引子,差一点都不行。”(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