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8 10:31:27
来源:新华网

石龙坝水电站:在抗争中诞生 见证百年峥嵘

字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又适逢开学季,近期石龙坝水电博物馆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学生、市民、企业、社会团体选择来到百年水电站石龙坝,重温云南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感受彼时电力工人们不怕吃苦、不懈探索的工匠精神,瞻仰“工业救国”的红色丰碑。

  触摸峥嵘岁月

  “这里不仅存放着很多流传下来的历史证据,这座电站本身也是历史的见证。”9月4日,在石龙坝水电博物馆参观的游客廖妍雯说,今年刚毕业的她来到石龙坝水电站,主要是想实地学习历史,为后续研究作准备。她在参观后表示:“看着石龙坝的抗争史,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石龙坝水电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9月4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连日来,这个点亮云岭113年的水电站持续接待着大量参观者。青砖路面、老式四合院建筑、轰鸣的机器设备……在石龙坝水电站,百年前的印记随处可见。1908年,石龙坝水电站在国人反对法国人修建电站的抗争中开工,并于1912年开始发电。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石龙坝发电厂(以下简称“石龙坝发电厂”)品牌宣传中心主任樊永生介绍,石龙坝水电站作为中国水电事业的开端,不仅保留了百年前的面貌,更见证着当时工人们不怕吃苦、不懈探索的工匠精神。

  百年之后,石龙坝水电站从实业报国的先驱、昆明能源的支柱,化作历史的丰碑,成为集文物、教学、旅游、发电于一体的综合型电站,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品牌文化传播、精神文明建设阵地。

企业员工参观石龙坝水电博物馆(9月4日摄)。新华网发(杨桢宇 摄)

  回望抗争历史

  樊永生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大量机械、电器、兵工厂相继迁入昆明,石龙坝水电站作为云南重要的能源支柱,承担着昆明防空警报、兵工厂、巫家坝机场、盟军指挥部等重要部门及西南联大等高校的电力保障,同时还担负着下游数十万亩农田的防汛抗旱任务。

  “电站作用巨大,因此成为日军轰炸目标。1940年前后,电站曾遭到日军飞机4次轰炸。”樊永生说,石龙坝工人通过树枝伪装厂房、引水渠等地面隐蔽工作,加上高射炮部队的地面威慑,成功保护了电厂核心发电设备,确保24小时不间断对昆明供电,保障了巫家坝防空警报和军工企业的用电需求。

石龙坝水电站防空洞旧址(资料图)。新华网发(石龙坝发电厂 供图)

  早在1927年4月,中共云南特委石龙坝电站党支部就正式成立。抗战时期,石龙坝发电厂在炮火中坚守能源保供的同时,在革命火种的传承上,党员骨干持续以工盟、新盟、读书社的形式开展活动。在工厂企业,开展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打球、唱京戏、补习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竞赛等,把群众组织起来,密切与工人的联系。

  螳螂川水川流不息,百余年来,从石龙坝水电站发出的能源不仅推动了云南的社会发展,也见证了中国成为水电大国。如今,石龙坝水电站已不再是“发电大户”,但在历史、人文和社会价值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6年,石龙坝水电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8年,石龙坝水电站被工业和信息化部列为国家工业遗产。

  近年来,石龙坝发电厂为弘扬老一辈云南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发掘其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意义,重现水电事业百年求索之路,正积极开展各类研学、红色教育项目,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展示条件,让工业遗产为更多人所知,传递中国水电工业人的爱国主义和自强精神。(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