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9/18 17:09:47
来源: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银龄”之光 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字体:

  近年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政策机遇,精准对接国家“双高”院校资源,积极引进云南省内外优秀退休教师,打造高水平银龄教师队伍,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高标准保障,营造尊才重才氛围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银龄教师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势,依托二级学院成立“银龄先锋”行动党支部2个,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银龄教师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指导学校优化专业结构,推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个专业群入选省级“双高”专业群建设单位,打造高本贯通专业3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助力学校教材建设、实训室规划等取得突破性进展。

  学校在食宿、出行、办公等方面为银龄教师提供高标准保障服务,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搭建“云农名师讲坛”“云农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推动银龄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传帮带”青年教师。

  同时,学校结合自身行业属性,主动对接江苏、河南等地国家级“双高”院校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西部地区本科高校。截至目前,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共聘用13名银龄教师,组成“云农职银龄教师团”。

  银龄生辉,典型教师引领示范显成效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自2024年启动“银龄教师支援行动计划”以来,先后引进宋志伟、吴敏秋、束剑华等10余位来自全国“双高”院校的退休名师。他们扎根教学一线,牵头参与专业评估、“双高”申报、课程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学校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养殖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产业指导,助力地方农业产业发展,赢得师生和农户广泛赞誉。

银龄教师宋志伟(右一)组织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与教材(资料图)。

  首批到岗的宋志伟教授,到校当天恰逢学校冲刺省级专业综合评价。他连夜把9个参评专业材料逐一“过筛”,打磨自评报告、示范汇报路演,最终让园艺技术成为全校首个冲进全省B级的专业;仅仅半年后,他又带领团队用10天完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申报,助学校一举入选云南省“新双高”。

银龄教师吴敏秋为鲁甸县养殖户进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专题培训(资料图)。

  吴敏秋老师从江苏把自家农场最新的牛羊疫病流调数据带到昆明,并于第二天就把课堂搬到小哨校区羊舍,让学生围着病羊做“临床会诊”;为让实训室与企业场景零缝隙,他手绘设备布置图,带队跑遍省内12家万头牧场,把最新环控参数写进实训手册。2025年暑期,鲁甸某合作社羊群突发胸膜肺炎,他凌晨冒雨赶到现场,一边指导采样、一边直播授课,两天内控制住疫情,被养殖户称为“技术及时雨”。

银龄教师束剑华进行《强国建设与农业高职教育创新改革》讲座(资料图)。

  束剑华研究员到任后,先用了40天走访30多家高原特色龙头企业,把调研笔记变成一份《专业布局调整方案》,将学校原有54个专业整合为10个专业群,并牵头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集团共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学校“新双高”建设总顾问,他组织20余轮论证,把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双高”的整套模板拆解、重构、再嵌入,最终帮助“现代农业技术”“食品安全与质量”两个专业群双双入选省级立项。

  高站位引领,银龄教师勇当先锋

  银龄教师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实验室建在养殖小区,把东部名校的教材、课程、课题乃至企业资源一并“打包”带到云南。他们和青年教师“1+3”结对,手把手示范教学设计、课题申报、企业谈判;他们带领学生赴红河、曲靖、昭通,为农户现场解决疫病防控、品种改良、饲料配方等难题;他们还把河南、江苏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在线开放课程、工程研究中心引入学校,实现“组团式”帮扶。

  如今,学校已成立两个“银龄先锋”行动党支部,建成3个银龄名师工作室,开发目录外新专业1个、高本贯通专业3个,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教材、在线课程30余项。银龄教师们用“退而不休”的实际行动,在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上写下了一篇篇“职教论文”,也为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源源不断的“银发力量”。

  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银龄教师引育机制,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更多银龄教师在西部职业教育舞台上发光发热,为教育强国、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