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赋能特色产业 云南古敢水族乡走上致富“快车道”-新华网
云南频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9/17 14:51:27
来源:云南电网

电网赋能特色产业 云南古敢水族乡走上致富“快车道”

字体:

  古敢水族乡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东南部,近年来,当地聚焦民族团结,突出水族文化和地方特色,依靠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种植等产业。南方电网云南曲靖富源供电局(以下简称“富源供电局”)把电网建设、供电服务与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深度融合,竭力满足当地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电力能源需要。

行走在线路设备运维路上的供电人员(资料图)。

  “十四五”以来,当地电网建设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35千伏变电站一座,建设、改造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线路50多千米,新增、改造变压器9台,增容1205千伏安。同时,富源供电局大力优化供电服务,在扎实做好线路设备运维工作的同时,在精准化、具体化上持续发力,为所有用户安排对应的供电服务人员,着力提升群众用电“获得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电支持”。

  百香果让致富产业越来越“香”

  入秋的滇东渐有凉意,在古敢乡古敢村,200余亩百香果种植园里的劳动热度却丝毫不减,20多名工人忙碌着。张成伟带着数名专业人员,往来穿梭于果园,忙着为果脯、果冻加工厂选址。

供电人员开展涉电宣传(资料图)。

  45岁的张成伟是土生土长的水族汉子。他的百香果基地生意开始于4年前,如今,产业发展已颇有成效,年收入从当初约50万元增至300多万元。如今,他正在筹建的果脯、果冻加工厂,初步投资就达600多万元,预计年产300万瓶百香果饮品,产品计划销往全国各地。

  “电力很重要,供电服务很给力!”谈及自家产业的发展历程,张成伟点赞当地供电部门。据介绍,每年3月至11月,除了下雨天,百香果基地每天都得浇水,而浇灌所用的水全靠电抽。除此之外,10天一次的施肥和7天一次的农药喷洒,也都离不开电。当下,基地建成的两个容量分别为1600立方米和700立方米的冷库,在3个多月的采摘季节更是每天24小时都不能停电。早在种植百香果之初,张成伟就准备了4台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然而4年多时间过去了,发电机压根就没有使用过。

供电人员向群众了解用电需求(资料图)。

  张成伟说,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了解种植生产情况和用电情况,并提供专业化的可靠用电建议,帮助种植户消除安全用电隐患。

  优质的供电服务助力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的发展给当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仅在张成伟的百香果种植园,就有20多名当地群众常年务工,采摘季的务工人员更是多达30多个。

  水家酒坊酿造甘甜“产业”

  近年来,古敢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当地在全力发掘“生态+非遗”双特色资源,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特色小镇的同时,各种彰显水族特色的产业也在悄然兴起。

  46岁的刘天浩一直在为推出水族的米酒品牌而奋斗,他推出的薏仁米酒年均产量50多吨,销售额250多万元,畅销全国各地。

供电人员巡视电力线路(资料图)。

  刘天浩说,随着酒坊的电气化改造,目前酒坊的蒸汽发生器、锅炉、起重机器等设备全面靠电驱动,在酒坊干活的人由4人变成了1人。“之前用煤的时候,不仅成本高,而且保障性差,每天夜里都要起来3次添煤,现在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刘天浩说,通过电气化改造,酒坊还省出了堆放煤炭的空间,“晴天煤尘飞、雨天煤渣流”的情况也不复存在。

  而在多年的酿酒过程中,刘天浩感受到电力供应一直都很稳,电压质量也很高。但凡遇到用电问题,只要给供电所打电话,不管白天黑夜还是阴晴雨雪,都有人及时赶来帮忙处理,从未因电力问题影响到酒坊的正常生产。

供电人员走村串寨开展供电服务(资料图)。

  近年来,为古敢乡供电的富源供电局黄泥河供电所结合实际,扎实推进“网格经理制”,即全乡范围所有村落划片区,明确了具体的供电服务人员,在走村入户告知每家客户对应的供电服务人员的同时,还把对应的供电服务人员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粘贴在电表箱的醒目位置,确保群众遇到用电问题能及时找到具体的供电员工。与此同时,供电所还以各村小组为单位,建立供电服务微信群,群众遇到用电问题时,除了打电话外,还可在群里发信息,用电问题就能得到及时处理。(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