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走进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以下简称“红河卷烟厂”)新厂区各个生产车间,一条条智能化的生产线正有序地运行,翻腾的机械手、穿梭的机器人、令人目不暇接的控制屏,仿佛一座充满科幻的“未来工厂”。
红河卷烟厂厂区一角(6月20日摄)。张伟 摄
“真空压力异常,2号泵自启成功。”动力集控中心内,班长文守轩轻点鼠标,大屏警示由红转绿。“过去切换真空泵要狂奔百米,扳七八个阀门,现在10秒内被系统自动化解。”文守轩说。
生产车间内的可视化大屏上,综合能耗、保障情况、年度能源消耗汇总等各项指标动态数据清晰可见。红河卷烟厂将锅炉、空压、真空、工艺空调、污水处理等生产系统,以及智能照明、太阳能热水、直饮水等生产辅助系统共计17套位置分散的子系统进行全域集成,践行绿色工厂打造。
工作人员在动力集控中心监控设备运行参数(7月8日摄)。张伟 摄
让生产更“聪明”,让管控更高效。红河卷烟厂作为云南中烟内首家实现动力系统全集成的标杆企业,一体化管控系统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全自动数据采集,10秒钟一次自动抄表,10分钟一次数据归集,存入能源数据库后,工厂各系统均可共享使用。
在红河卷烟厂生产科办公室里,李强正在演示着智能排产系统新平台:卷包计划发布瞬间,制丝、滤棒工序自动生成物料需求,20个系统数据实时联通,制丝线将同品规批次合并生产,效率提升15%。
李强介绍,能源系统根据排产预判负荷,自动调节空压机运行台数,可以把天气参数都算计在内,“比如今天湿度大,制冷机只启动两台。”
工作人员作智能排产(7月8日摄)。张伟 摄
动力车间的材料室里,修复如新的旧电机、电路板、摄像头整齐列队。“能修尽修,应修尽修,省的是钱,更是资源。”班组长杨兴勇说,2024年,动力车间修复设备百余件,盘活资产60余万元。
智能照明团队正在改造控制电路(5月26日摄)。张伟 摄
针对联合工房非作业区照明调节机制不够细化,存在能效利用问题,工厂智能照明改造团队通过实地勘察,重构照明控制回路。团队成员经过2天奋战,100套格栅灯完成分区控制,新增4个智能控制群组精准匹配生产、安保、生产区域、非生产区域模式,改造后每月可同比节约照明用电约12%。
卷包车间总成件维修数字检测平台的研发投用,为总成件打造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修理师傅按照档案做好修复件的跟进维修,每年为车间节省近百万备件成本的同时,也让绿色生产理念落地生根。
正在接受总成件维修数字检测平台检验的卷烟机分离鼓(6月23日摄)。张伟 摄
红河卷烟厂相关负责人表示,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让节能成为日常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态度,既是建设新型工厂、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响应国家战略、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之举。(完)(尹萍 杨会国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