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昭通市巧家县的马树红毡制作技艺,以一系列融合传统民族美学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创新服饰为载体惊艳登场,成为展会焦点。
模特展示马树红毡创新服饰(2025年9月5日摄)。
马树红毡是巧家县的文化瑰宝,它以当地优质的“云南半细毛羊”天然半细纯羊毛为原料,传承独特制作技艺,品类丰富,涵盖床毡、桌毡、座垫、毡褂、毡衫等,成品图案饱满热烈、色彩鲜明奔放,具有深远的历史与影响力。2013年,巧家县毛毡制作技艺(马树红毡)入选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本次亮相上海展销会的马树红毡服饰系列,是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新的深度融合之作——由巧家县本土工匠与上海一家服饰企业联手打造,在恪守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从兼具实用性与设计感的女装外套、手提包,到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居饰品,生动诠释了“非遗+时尚”,让古老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场景。
创新面料(2025年9月5日摄)。
“马树红毡是一门古老而珍贵的手艺,过去工匠以水、肥皂为媒,通过反复擀制完成毡化,它是当地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企业负责人介绍,“现在我们在保留传统工艺核心的前提下,尝试将红毡与真丝等现代材质融合,并在创意风格上进行当代演绎,让红毡既保留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
展会现场,这些兼具传统印记、时尚巧思与实用价值的红毡产品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多家时尚买手店与电商平台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
马树红毡创新服饰亮相上海展销会(2025年9月5日摄)。
此前,该项技艺长期受困于家庭作坊式生产效率低、产品实用性不足、难以融入现代生活等发展瓶颈。2025年以来,巧家县将马树红毡非遗保护与传承纳入重点工作,明确“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在此背景下,上海援滇干部聚焦产业发展的瓶颈与需求,依托沪滇协作机制,整合东部优势资源,搭建跨区域合作桥梁。通过对接科研院所和企业,着力引入技术、人才和资金,推动产业链协同和创新成果转化。
未来,巧家县将与服饰企业持续合作,助力马树红毡的保护与发展,为红毡制作提供专业设计支持与优质市场资源,开展系统化的红毡技艺培训,帮助工匠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与工艺水平;同时通过在马树镇设立“非遗工坊”,创造就业岗位、拓展销售渠道,切实助力当地群众增收,探索一条“传统手工艺+产业帮扶”的乡村文化振兴新路径。(何翠、陈红云、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