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公安局以“规范、高效、透明、为民”为准则,积极探索法治公安新路径。其口袋公园的亲近警民情、接报案中心的“1133”速度、办案中枢的高效集成,共同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实战导向的执法服务新生态,成为楚雄州法治公安建设的典范。
党建普法走廊,民警与群众互动(资料图)。供图
破墙纳谏 普法互动架起“亲民”连心桥
2024年以来,南华县公安局龙川派出所通过拆除机关围墙、建设七字形党建普法走廊、增设群众娱乐健身器材,翻新篮球场等举措,在派出所打造出一片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党建普法走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篮球场成为警民互动切磋的平台,娱乐健身器材也为群众日常活动提供了便利。
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警务工作模式,促使民警从单纯的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群众也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服务。通过高频次的近距离互动,民警能够及时捕捉各类信息,实现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提前预警与介入,有效推动公安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变,进一步消除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接报案中心(资料图)。供图
响应提速 服务升级彰显“助民”真情怀
南华县公安局以龙川派出所为试点,设立县级接报案中心,打造全局综合性服务窗口,积极引入司法所、综治中心入驻,设置“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28类法律文书模板扫码即可免费下载打印。群众可在接报案中心完成报案、投诉、法律咨询、开具证明、矛盾调处等事项,解决了“多头跑、反复问”的问题。
全力推行“1133”快速处置标准,南华县公安局民警迟绍宇介绍:“1133即报警信息1分钟内实现层级上报,派警指令1分钟内精准下达,民警在3分钟内迅速到场,3日内完成案件分类告知。大大缩短了警情处理周期,快速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为保护报案人隐私,设立“隐私警情接警室”,该接警室采用暖色调布置,设置私密屏风和舒缓绿植,营造安全温馨的环境。在接报案、取证等环节,严格遵循保护性程序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受害者受到“二次伤害”。目前已为13名隐私案件受害人提供专业干预服务,回访满意度达100%。
智慧筑基 执法效能跃升“为民”新高度
南华县公安局全面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创新构建“一站式”办案模式,建设集中办案区,设置28个工位,实现执法办案警种全覆盖。同时,整合文书及随身财物寄递、医疗体检、保证金代收代管、行政罚款自助缴纳、法律援助及律师接待、集中送押等拓展功能。打造闭环式速裁法庭,针对涉醉酒驾驶、小额诈骗等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轻微刑事案件,速裁法庭实现“快侦、快诉、快审、快结”,办案时限大幅缩短。
南华县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资料图)。供图
南华县司法局龙川司法所所长何开铨介绍,中心还创新建立“三所联动工作室”,整合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方专业力量,构建“三所联动、三所联调”机制,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大动力。自该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74件,实现“民转刑、刑转命”案件零发生。
南华县公安局的实践,为楚雄州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提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下一步,楚雄州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法治公安建设,聚焦重点工作攻坚、破解难点问题突破、打造特色亮点品牌,助力高水平公安工作现代化,为平安楚雄、法治楚雄建设注入公安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