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19 10:36:00
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五华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唤醒高校“沉睡专利”

字体:

  “五华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后,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部分待转化专利信息放上去,没想到吸引了好几家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制造企业的关注。”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嘉丽教授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长期以来,高校的很多专利都处于“沉睡”状态,而中小企业则因信息不对称,常常在研发中走弯路,不仅增加了创新成本,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诸多难题。建设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正是破局之举。

  作为全省县区中唯一的知识产权平台,五华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自2025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突破3万人次,访问用户超1000人。

  打开五华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专利、商标、企业、软件著作权、作品著作权等多源数据在这里汇聚融合,每月更新的数据让平台始终保持活力。

  五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借助平台的分析功能,精准掌握辖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中,依托平台数据筛选出的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高潜力企业,将得到专家团队“一对一”的深度服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基于平台对失效专利趋势和维权难点的分析,五华区构建起三级协同保护网络,让企业维权之路更加通畅。“高校专利转移”模块更是平台的一大亮点,首批发布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799条高质量专利清单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利技术,通过平台实现了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未来该平台将持续扩容专利资源库,预计年内新增500条以上可转化专利信息,让更多高校“沉睡专利”苏醒。同时,平台将深入调研区域重点产业专利需求,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实现技术供需的精准匹配。

  在功能迭代上,平台将按产业细分领域和学科特色构建分类标签体系,让技术匹配精度达到“学科级”。在服务拓展上,将引入专利价值评估、法律咨询、融资对接等衍生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全链条服务生态。

  云南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科研团队的专利技术有转化潜力,但缺乏专业的价值评估,也很难获得资金支持。相信平台拓展这些服务后,能让更多的高校专利走出实验室,真正为产业发展做贡献。”

  昆明某生物科技企业负责人也对平台的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平台能进一步细化生物科技领域的专利分类,让我们能更快速、精准地找到所需的技术。也希望能通过平台对接更多的高校科研团队,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共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五华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成功运作,正是昆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探索的生动注脚,为全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长期以来,高校专利“沉睡”、中小企业创新受阻、知识产权数据分散等问题制约着区域创新发展。五华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的出现,成功唤醒高校“沉睡专利”,有效打破了高校科研成果与中小企业需求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高效对接与利用。这不仅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开辟了新路径,促进了区域创新生态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昆明市应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扩大平台的覆盖范围与服务功能,让更多的创新成果得以转化应用。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具有昆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相信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昆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激活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记者 雷晴 刘会芳)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