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19 18:03:24
来源:云南农信社

提升金融“含绿量” 做实服务“含金量”——看云南农信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字体:

  近年来,云南农信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服务碳汇云南和美丽云南建设,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目标,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围绕林下经济、绿色云品、绿色农业等领域和各地资源禀赋加大金融供给,构建全链条、全场景的绿色可持续金融服务体系。

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资料图)。

  截至6月末,云南农信绿色贷款增量占比达到63%,“两山”理念在云南农信金融助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中熠熠生辉——金融综合服务与大理洱海流域湖泊治理十年相伴;“石漠青山贷”成为西畴“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背后的金融脊梁;“芒果乡·林果贷”浇灌出华坪晚熟芒果生态产业,助力实现“矿山转绿”;取水权质押贷款在全省50家机构得到推广;“碳减排支持工具”再贷款落地……广袤的云岭大地,万物生长的美丽画卷正在铺展。

  “绿色”耕耘 守护洱海

  在大理市古生村,村民何利成曾经是一家客栈老板,10年间拆掉了自家的临湖客房,举家搬离洱海边,转身成为古生村绿色农业的耕耘者。

  “我流转土地种植七彩稻田遇到资金难题,农信社的贷款救了急;我家搬迁安置的首付款也是农信社发放‘洱海保护安居贷’解决的。”何利成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成功转型,更是云南农信金融支持古生村十年发展的生动缩影。

工作人员宣传推广洱海保护安居贷产品(资料图)。

  云南农信将“金融活水”精准输送至湖泊治理系统工程各环节,将信贷资源精准配置到生态保护修复、产业绿色转型、文化传承创新和民生福祉改善各关键领域。

  截至6月末,云南农信累计向洱海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再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物天然气工程等领域的环保企业主体发放贷款6.57亿元;累计发放“洱海保护安居贷”3.33亿元,让1806户搬离湖边的安置户无忧建家园、安心守乡愁。支持洱海流域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4.56亿元,农户贷款占比达54.90%,将金融资源引导至农业绿色种植基地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9.94亿元,让洱海流域传统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光芒。

云南农信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洱海保护(资料图)。

  生态资源 产业优势

  “云南农信的600万元贷款成为我做这件事的‘底气’。”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桥安咖啡庄园负责人金涛介绍,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他成功建立了立体生态种植体系和标准化基地,升级绿色技术实现节水循环降耗扩绿,不仅大大提升咖啡豆产量和精品率,更延伸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条。

云南农信推广“七彩云品贷”——“云咖贷”(资料图)。

  “从最早的4000元到现在2000万元贷款,建基地、买设备、做研究、收原料、做电商……一直都是云南农信支持我们。”普洱金树咖啡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春梅说。为了支持这样掌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发展壮大,云南农信在普洱创新推出通过商标权、专利权质押方式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在普洱,云南农信聚焦当地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几十年如一日和当地咖农、庄园、合作社、各类咖啡企业携手并肩,共同撰写着普洱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醇香故事。截至7月末,云南农信向普洱咖啡产业全链发放贷款余额12.28亿元。

  降污减排 重获新生

  晨曦微露,金光破开曲靖市富源县群山间的薄雾,恍若一幅悠远的水墨画卷徐徐铺展。然而这诗意的背后,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与生态危机曾交织成一幅沉重的画面,让“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桥梁一度显得遥不可及。金融,如何在这片沃土上勾画出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那时候,养殖场的污水直排,山脚下的溪水都变了颜色,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腥臭味。”富源县创盛养殖场负责人李全波提起几年前的困境依旧眉头紧锁。而那动辄数十万元的环保设施投入,对他而言更是一座沉重的山。“融资难”挡住了当地许多小微企业和农户“绿色转型”的步伐。

工作人员走访企业(资料图)。

  云南农信深入走访当地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居民在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等方面的资金需求,聚焦生态保护修复和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推出“绿色生态贷”,开通“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审批”的绿色通道,确保资金高效直达。截至20256月末,云南农信在富源县发放绿色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

  李全波用50万元绿色贷款顺利购置环保设施,养殖场每年减少约2000吨污染物直接排放,下游近万亩农田获得重生,附近三个村庄近500户居民饮水质量得到保障。如今,再走进养殖场,扑面而来是泥土与青草交织的清新气息,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点亮了场区灯光,沼渣和沼液也被附近有机肥商贩争相抢购。

  稀缺风土 立体发展

  作为“中国高海拔优质葡萄酒产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葡萄酒爱好者青睐,他们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游酒庄、居民宿、赏星空、品美酒、采松茸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新标签。

工作人员向民宿负责人了解相关情况(资料图)。

  云南农信聚焦德钦县自然景观、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完善贷款产品,简化信贷流程,降低贷款利率,匹配旅游、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松茸采摘收购等各环节资金周转特点,创新服务手段,通过粘贴“金融服务联系牌”和挨户上门送贷,高效助力各类主体“点绿成金”。

  截至7月末,云南农信在德钦县累计发放“七彩民宿贷”等民宿产业贷款3.54亿元,支持新建民宿和现有民宿的庭院改造、设施提升,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一百个;累计发放“葡萄贷”1.37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9.3亿元,农户贷款占比67.2%。发挥金融资源优势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云南农信在德钦县的生动实践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增添了金色注脚。(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