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员会、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布“洱海指数”。
发布现场(8月15日摄)。
“洱海指数”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念,突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为民理念,兼顾洱海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协调流域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围绕“干净、清澈、生态、共享”4个维度8项指标,从流域环境改善、湖区水质提升、生物多样性提高、湖泊服务功能完善等方面,全面、系统、科学反映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成效和洱海水生态状况。
“洱海指数”的编制参考借鉴国内湖泊评价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标准、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体系、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估技术规范等经验,以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地表水评价相关标准,结合大理实际和洱海特点,科学系统地构建评价体系。
发布现场(8月15日摄)。
据“洱海指数”评价体系测算:2015年至2021年,“洱海指数”评价为良;2022年至2024年,“洱海指数”评价为优;2025年上半年,“洱海指数”得分为92.8分,评价也为优,总体呈向好趋势。“洱海指数”评价体系有助于健全完善覆盖洱海流域“天空地水”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体系,对洱海流域河流、湖泊水质、水生态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责任机制,倒逼洱海保护治理工作落实,指导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洱海指数”还将通过短信、电子大屏等形式向外来游客、当地居民推送,让洱海近年来的水质提升和保护成果深入人心,激发公众爱湖护湖热情,构建“人湖和谐互动”新模式。(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