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5 08/14 11:42:13
来源:云岭先锋

飘海和他的“鸟塘”

字体:

  “这只小鸟名叫银胸丝冠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前不多见,现在是我们鸟塘的明星鸟,很多客人都是冲着它来的。”飘海指着树枝上的一只小鸟,向正在“打鸟”(指的是在很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头拍摄鸟类照片)的摄影爱好者们介绍。

  飘海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大卡村委会么等新寨的一名青年党员,这个哈尼族小伙在深山搭建鸟塘,吸引了不少珍稀鸟类栖息,不仅架起了一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还让自己和村民因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而受益。

飘海鸟塘吸引鸟类觅食(资料图)。

  很多年前,鸟类在么等新寨村民的眼里,就是猎物。“那时抓鸟捕鸟是常事,哪懂什么保护!”飘海回忆道。

  转机源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乡村振兴项目——指导村民在鸟类活动集中区域适当改造环境,以吸引它们前来休憩,供摄影爱好者拍摄。

  自幼颇爱林间小鸟的飘海主动请缨,成为村里首个“吃螃蟹”的人。

  为寻找最佳鸟塘位置,他每天早出晚归,整整花了半年时间摸爬山林,追踪飞鸟、记录食源……最终在一处泉眼旁选定了鸟塘位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家现场指导——从泉眼处引竹造瀑,挖出水塘,打造出阶梯式“鸟类浴场”;用椰子壳装上面包虫,悬挂在鸟塘中空。

  符合鸟类生活习惯的鸟塘搭建完成后,迅速吸引了大批鸟类前来栖息觅食。

飘海带领摄影爱好者到鸟塘(资料图)。

  “银胸丝冠鸟偏爱高空‘跳水’,棕头幽鹛喜欢阶梯‘淋浴’,胆小的绿翅金鸠也敢来戏水。”鸟塘建设至今,飘海对到这里栖息的鸟类如数家珍。他介绍,共有100多种鸟类出现在了鸟塘中。

  “飘海鸟塘”很快成了观鸟圈的“网红打卡地”。两层观鸟棚、几张折叠凳、掩体后的镜头洞口,看似简陋的设施却藏着与周围不违和的巧思。淡季时日均接待量仍超20人,旺季更是一位难求。游客们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甚至吸引了不少来自英国、德国、韩国的观鸟者。

  飘海算了一笔账:他的鸟塘累计吸引了超过5000位游客。每位游客需要支付100元观鸟费,其他如交通、餐饮、住宿等收益,村民都可以共享。此外,飘海还向游客推荐村里的野生蜂蜜、茶叶、山菌等土特产品……越来越多游客前来观鸟,村里多了一笔可观的收益。

飘海用望远镜观察山林里的小鸟(资料图)。

  作为一名党员,飘海还积极带动村民参与建鸟塘。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曾经观望的村民,如今主动上门“取经”。村里鸟塘经营户增至五六户,形成了“鸟塘经济”的集群效应,保护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鸟塘收入反哺森林保护,村民自发巡护山林。飘海计划扩大鸟塘规模,开发鸟类科普课程。“我希望这里不仅是拍鸟的地方,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课堂。”

  飘海相信,随着鸟儿越来越多,乡亲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娜】